大西北網訊 “現在的日子可比前些年好多了,羊已經從130只發展到300多只,去年出欄180只,純收入3萬多元。”3月22日,靈武市馬家灘鎮馬家灘村養殖戶馬建林在自家羊圈里忙碌著。
馬建林是馬家灘村建檔立卡戶之一,如今已脫貧。
幾年前,馬建林為了給母親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成了村里困難戶。妻子身患殘疾,2個孩子年幼,全家4口人全靠馬建林養羊維持生計。“不能光靠資助,有產業才能致富。”為幫助他發展壯大養殖業,馬家灘村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積極對接畜牧技術人員上門給馬建林培訓養殖技術,申請金融扶貧政策支持,他養的羊越來越多了,家庭收入也翻了幾倍。
馬家灘村是距離靈武市最遠的丘陵山區自然村,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521戶1563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有勞動力的人口僅700余人。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限制,干旱缺水的馬家灘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畜牧養殖。近年來,隨著周邊工業企業增多,銀川市生態環境局派駐的駐村工作隊協助馬家灘村村委會和企業對接,以服務企業為支撐,組織村民到企業務工增收。
“我在務工過程中發現了商機,創辦了物業公司。”馬永飛是馬家灘村的“名人”。2015年,他在村委會的推薦下進入國華電廠工作。“我想著能不能開辟一條依托企業致富的路子。”馬永飛經細心觀察,看到了村子周邊的企業都需要物業管理人員時,他萌生創辦物業公司的想法,并成立了永飛物業有限公司,挨過了最初的創業困難期后,公司逐步轉入正軌,規模也不斷擴大。
“沒有黨的好政策,哪有我們現在的好生活。”如今,個人年收入達到二三十萬元的馬永飛已經成為馬家灘村致富帶頭人。在他的帶動下,馬家灘村先后有24戶40余名村民加入到永飛物業公司,人均年收入達到4萬余元。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鄰居都有了穩定收入,馬家灘村村民都行動起來,一部分村民靠著金融政策扶持買了工程機械車,發展起了運輸業。截至2019年年底,馬家灘村村民人均收入過萬元。
自然條件差、產業難以發展是馬家灘村致貧致困的主要原因。“搞好特色養殖、做好勞務輸出是我們村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如今,馬家灘村越來越清晰地找準了脫貧致富的方向,貧困戶逐步轉變“等靠要”的思想。“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村上將繼續發展牛、羊、草原雞等養殖產業,為貧困戶和村民搭建產業扶貧平臺,實現貧困戶增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剩余6戶17人全部脫貧,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達到4100元以上。”馬家灘駐村書記李俊德說。(記者李錦智慧)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