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文,人們一般都知道那是指先秦書法中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其實這些銘刻文字,并沒有因為石刻文字和簡牘的出現而在歷史上消失。漢代金屬器上的文字,既繼承了秦代詔版銘刻文字的風格,又產生了自己時代的強烈特征,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漢代金文保存到今天的資料十分豐富,并且出現了受到隸書影響的漢篆。漢代金文的藝術價值至清末漸漸被書法家、篆刻家重視,如趙之謙、黃牧甫等在他們的作品中成功地運用了漢代留下的這一寶貴遺產,形成了嶄新的面貌,至今有著廣泛的影響。
(責任編輯:陳冬梅)
說起金文,人們一般都知道那是指先秦書法中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其實這些銘刻文字,并沒有因為石刻文字和簡牘的出現而在歷史上消失。漢代金屬器上的文字,既繼承了秦代詔版銘刻文字的風格,又產生了自己時代的強烈特征,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漢代金文保存到今天的資料十分豐富,并且出現了受到隸書影響的漢篆。漢代金文的藝術價值至清末漸漸被書法家、篆刻家重視,如趙之謙、黃牧甫等在他們的作品中成功地運用了漢代留下的這一寶貴遺產,形成了嶄新的面貌,至今有著廣泛的影響。
(責任編輯:陳冬梅)鼎是我國青銅器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直到如今,中...
隸書在漢代已成為“正體”占領了書法領域,東漢時還有這樣的現象,說明人們對古代...
《史晨碑》立于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碑在曲阜孔廟,共有1116字。《史晨碑》因在...
在同一個“漢碑”的概念中,習慣上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所指:一個叫“碑”,一個叫“摩...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子,官至中書令,故人稱王大令。...
南唐李后主說:“子敬俱得右軍之體,而失于驚急,無蘊藉態度”,便是這種中庸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