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北網4月9日訊 辦理一個交通違章罰款,駕駛人需要在家庭或者單位、交警隊、銀行之間跑多個來回。對于許多上班族來說,碰到這種事情,只能向單位請假,人費時車費油,令許多駕駛人苦不堪言。2012年6月初,蘭州市交警支隊城關交警大隊在蘭州市鐵路西村街道居安社區成立了我省首個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把車管所的車管、駕管和查詢處理違法信息的職能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駕駛人碰到上面的情況,在自家社區門口,步行幾分鐘,就可以辦理相關業務。這一便民利民舉措贏得了周邊群眾的交口稱贊。
交通管理服務站不僅開展查詢違章、調解事故、變更車輛和駕駛人登記地址等18項交通管理業務。同時,提出了“市民下班我上班”的口號,實行傍晚和雙休日錯時辦公制度,努力打造“社區里的交警隊、家門口的車管所”,為市民提供“零距離”服務,并期望通過此舉減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達到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的目的。記者 侯文斌 文/圖
便民利民:家門口有了“車管所”
才五六分鐘時間,47歲的梁錦溪就在離家不遠的居安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重新補辦好了遺失的駕照:“太方便了,這簡直把車管所‘搬’到了家門口。”
據了解,居安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是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城關交警大隊與鐵路西村街道居安社區聯合成立的甘肅省首家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旨在依托社區,開展交通管理“零距離”服務,同時,通過交通安全培訓、宣傳,提高轄區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識。
該服務站的服務內容分為四大類:第一是法制宣傳類;受理交通違法查詢、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咨詢、指導協助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機制和制度、定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指導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等;第二是車駕管類。接受車輛、駕駛證相關信息查詢、辦理車輛、駕駛證信息變更手續、辦理駕駛證換證及駕駛證、行駛證補證手續等;第三是秩序管理類,提供公安交通管理業務行政許可項目的咨詢,指導物業公司規范轄區內停車;第四是事故處理類,接受交通事故處理業務咨詢、協助調查發生在轄區內的交通事故。服務方式采取現場辦理和電話預約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正常工作日,服務站社區工作人員隨時接受群眾咨詢;每周禮拜三下午,交警支隊民警在社區服務站駐站為群眾提供服務;此外,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將每半個月在公安網上查詢一次交通違章記錄,通過電話、短信、上門送達等方式告知轄區駕駛員違章信息,提醒駕駛員及時去交警部門處理。同時,居安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為方便服務,還開通了新浪微博。
現場體驗:5分鐘補辦好駕照
上午10點,在社區居住的張先生來到服務站。前幾天,張先生不慎弄丟了駕照。昨天,聽說社區“搬”來了“車管所”,他就先來嘗鮮。提交了身份證復印件、寫明丟失原因、確認個人信息、簽名,再經過交警現場審核,五六分鐘后,一張打印塑封好的駕照就交到張先生手中。
“以前去車管所也補辦過,碰上人多排隊,再加上路上往返,一上午的工夫就搭進去了。現在社區建交管服務站就不一樣了,確實方便!”說這話時,張先生一臉的輕松。
記者看到,正式對外接待群眾的居安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設置了咨詢服務臺,資料架上各種交通法規信息任由市民隨意索取。業務窗口,由交警負責辦理車管業務、駕管業務和違法處理。服務站內配備了責任民警和協勤員,同時社區還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員予以協助。所有人員上崗前都經過統一的嚴格培訓。
“全方位”車管所便民千萬家
從2012年6月居安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成立以來,可以說給社區轄區的居民帶來了不少福音,方便了廣大居民駕駛員,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家住居安小區的劉老師第一次到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時實在不敢相信,自己只花了五六分鐘的時間,就在離家僅有百步之遙的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補辦好了遺失的駕照,“沒想到這么方便,就像把車管所‘搬’到了咱家門口,原以為很麻煩的事,輕松就搞定了。”劉老師回憶說:“2013年初,我外出時不慎將駕照丟失,原本計劃挑個涼快點的天氣去車管所跑一趟,聽朋友說社區交通服務站就能辦,劉老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服務站,在提交了身份證復印件、寫明丟失原因、個人信息,再經過交警審核后,一張打印塑封好的駕照就交到了劉老師手里,“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十分鐘,要是到車管所,我光開車就得半個小時。這樣的服務站真是好!”
作為有12年駕齡的個體老板,趙羽田經常出差洽談生意,他坦言每次出行最擔心的就是交通違法。“以前違法就要跑到交警大隊辦理,有時候要往返好幾趟,費時費力,非常麻煩。”趙羽田說,自從社區開了“交通管理服務站”,他再也不用擔心這樁“頭痛事”。“只要提供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交通違法處理都可以搞定,現在我出行沒有了后顧之憂,節假日還可以帶著家人去市外轉轉,真是太方便了!”
居民陳先生對記者說:“前些日子我在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辦理了駕駛證期滿換證業務,第二天就收到新的駕駛證,當時我十分高興,以前換證得坐1個多小時的車到交警隊,還要排隊等著,最少用上半天時間。現在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可以幫我們辦理,太方便了。”
為居民服務 群眾休息我上班
說起這個家門口的“車管所”,最與眾不同的就是它的作息時間。一般交警業務窗口都實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可是這里的民警卻是以“群眾休息我上班”為原則,選擇在大家的休息時間為社區群眾提供交通管理服務。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0:00至14:00辦公,晚上則從18:00~21:00辦公。到了周六、周日,又調整為朝九晚五,接待辦事群眾。
65歲的李向麗大媽住在居安小區,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剛成立就趕來替平日開車的子女打聽違法處理的事項。一聽這里是錯時上班,大媽夸個不停:“這樣好啊,咱們小區居民吃過晚飯遛彎的時候就能到社區服務站把交通違法給處理了,也省得上班族耽誤工作了。”
據負責這個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說:“從試運行到昨日,他們已經為周邊群眾辦理車管、駕管業務總共500多起,其中補辦、換領駕照的人最多,還協助交警部門處理了近200起電子違法。午間休息時段和晚飯后時段來辦業務的人最集中。”
有了社區管理服務站交警也省心了
NO1:私家車主定期接受安全教育
長期以來,在加大對企事業單位、出租車行、校車、公交車集中管理教育的基礎上,如何加大對私家車主的集中教育成為城關交警大隊比較棘手的問題。“通知私家車駕駛員集中學習,來的人很少”,城關交警大隊車管分所所長李曉東告訴記者,私家車主安全教育一直是交警部門主抓的主要內容。有了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對于私家車主的安全教育工作將落到實處。
NO2:新車入戶先過社區服務站這一關
2012年6月13日,甘肅省首家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在蘭州市鐵路西村街道居安社區掛牌成立。社區服務站成立之后,李曉東所長經過走訪,發現每個社區家屬院都停放了車輛,社區所屬院落是否增加新車,社區工作人員最了解情況。為此,城關交警大隊在首家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推出了另一舉措,凡是購買新車的車主,首先到社區服務站進行車輛信息的登記,以及駕駛員的信息備案,然后到交警隊辦理掛牌業務。
NO3: 私家車違章率下降60%
據李曉東所長介紹:甘肅省首家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成立的第一個月,已經受理社區私家車交通違法查詢321次,簡易程序違法處理調解9起,83人接受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咨詢、指導。定期開展3次針對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和指導,開展經常性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同時還接受了194次車輛、駕駛證相關信息查詢、接受車、駕管業務咨詢等業務。
采訪中,該社區居民趙師傅拿著剛剛查詢后的違章清單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原來每個月都有二三次違章,自從社區有了交通管理服務站后,他參加了交通安全教育培訓,通過培訓了解到目前道路的現狀以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到目前已經開通的非現場執法系統的功能,這對他今后在行車中少違章、不違章提供了一定的幫助。現在一個月過去了,這個月他一次違章行為都沒有。據社區交通管理服務站統計,鐵路西村居安社區60多名駕駛員違章行為由原來的113次,下降到34次,下降率大約60%。
警民合作為民服務
從事多年社區交通工作的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原來社區也有交通安全機構和機動車駕駛人聯絡組,但因為不是專職服務窗口,很多業務辦理、問題咨詢都需由社區人員收集再轉給交警代為處理,程序繁瑣。現在有了交管服務站,群眾和交警就能零距離地處理業務、解答疑問。特別是遇到急事,群眾就知道在哪兒問,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準確、權威的解釋,讓群眾心里更有底了。
在居安社區交管服務大廳的留言簿上,寫滿了前來辦事的群眾留言,城關交警大隊與社區交管服務大廳榮譽室內掛滿了一幅幅錦旗。交警工作系民生,親民愛民情長久,交警與社區工作人員用心服務,及時了解群眾需求,方便居民辦理車輛車管業務,獲得了群眾的夸獎,得到了社會的贊許,在便民為民的服務道路上,他們堅定不移地前進著。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