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報/大西北網訊 8月1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白銀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旭晨,白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隆基,白銀市政府副市長賈汝昌共同介紹白銀市建設“兩區四基地”的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張旭晨就白銀市大力培育十大生態產業、加快推進“兩區四基地”建設情況做了總體介紹。
白銀因礦得名、因企設市,地處黃河上游、甘肅中部,是全國唯一以貴金屬命名的城市,現轄白銀、平川兩區和會寧、靖遠、景泰三縣,區域總面積2.1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4.08萬人。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今年以來,為了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我們因時而動,順勢而為,主動謀劃,作出了建設“兩區四基地”的決策部署(即建設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綜合示范區,打造循環化工產業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煤炭儲運交易轉化基地),全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動能轉換、質量效益提升,努力把白銀打造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一發展思路更適應新發展理念,更具備發展前景,更符合白銀實際。
首先,建設“兩區四基地”,高度契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這是我們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一系列決策部署做出的重要工作謀劃。體現在黃河生態治理上,中央明確要實施一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大工程,省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提出要設立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前不久召開的省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指出,要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統籌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體現在農業發展上,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一帶五區”產業布局,著力在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上狠下功夫。白銀作為沿黃農業產業帶的重點區域,我們更應當抓出亮點、抓出成效。體現在工業發展上,中央明確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做精做特各類工業園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四基地”建設有效對接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與中央和省上要求一脈相承、高度契合,是我們順應發展、審時度勢做出的正確選擇。
其次,建設“兩區四基地”,能夠充分彰顯白銀的“三大優勢”。我市具有交通區位、黃河資源、大工大農三大顯著優勢,是絲綢之路的樞紐要地。黃河流經白銀258公里,位居黃河流域泥沙治理和全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屏障的最前沿,是黃河上游甘肅段高質量發展重點區域。作為“共和國有色金屬長子”,有色、化工、能源等產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以白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的“一區六園”是西部重要的工業良港。白銀光熱水土資源豐富,是甘肅農業大市、隴上魚米之鄉。我們通過建設“兩區四基地”,不僅可以把這些資源稟賦用足用活,也能把這些比較優勢充分挖掘出來、釋放出來、調動起來,真正轉化成支撐發展、推動發展、加快發展的強大動能。
第三,建設“兩區四基地”,必將有力推動白銀高質量發展。建設“兩區四基地”,既立足白銀實際,又符合省上十大生態產業發展要求,是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產品層次高端化的關鍵步驟,更是對全市經濟未來發展的把脈定向。只要我們按照這個思路堅持不懈抓下去,就一定能夠把我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我們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就一定能夠構建起布局結構優、規模體量大、延伸配套好、支撐帶動強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不斷為白銀乃至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兩區四基地”作為當前和整個“十四五”期間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將緊扣目標內容,突出工作重點,采取有力舉措,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強力推進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建設。總體目標上,我們計劃實施“12345”白銀治黃方略,即:建設一條甘肅中部沿黃生態廊道,緊抓污染消除和水土保持兩條主線,推進祖厲河全流域泥沙治理、老工業基地礦區生態恢復、騰格里沙漠南緣防風固沙三大標志工程,破解基礎薄弱、資金短缺、人才缺乏、補償缺位四大難題,建設安全、生態、文化、數字、幸福“五個黃河”,努力打造黃河上游生態保護治理的“白銀樣板”。實施步驟上,重點圍繞黃河干線和祖厲河支流“一干一支”兩條主線,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和“先急后緩、先易后難”順序,協同左右岸,分類實施,分步推進。重點任務上,主要是推進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加大流域污染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沿黃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弘揚黃河文化六大任務,初步凝練5大類604個項目,總投資5509.7億元。
二、強力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綜合示范區建設。黃河流經白銀258公里,相繼建成被稱為“中華之最”的景電等31處大中型電力提灌工程,發展有效灌溉面積169.12萬畝,加之白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農業生產的光熱水土自然資源組合代表性強,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條件十分優越。我們將緊盯省委省政府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方向,堅持農牧結合、產加配套、糧飼兼顧、種養循環、三產聯動,著力打造10個百億級農業產業鏈、6個甘味品牌、5個萬畝牧場和1個現代全鏈條物流服務體系。
三、著力打造循環化工基地。白銀建有規劃、環評等相關手續齊全的化工專業園區,是國內重要的光氣生產布局點,擁有光化、硝化、氫化等特種化工和精細化工核心技術。我們將充分發揮技術和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新型煤化工、氟化工、無機鹽等4個化工產業鏈,建成布局合理、生態環保、綠色循環、產業集聚、創新高效的高新區光化產業園、銀東精細化工園、劉川氟化工產業園,力爭到“十四五”末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四、著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目前,白銀銀西生物醫藥園建成了12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加速器、日處理5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具有承接生物醫藥產業的良好條件;華實生物、皓天醫藥、甘肅省仿制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大批企業和研發中心落戶白銀,推動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今后,我們將依托銀西生物醫藥園,繼續重點招引醫藥中間體、化學原料藥、生物技術醫藥、醫療保健器械等生物醫藥產業相關企業,力爭打造20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五、著力打造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近年來,我市立足良好的產業基礎,依托白銀有色集團、長通電纜、稀土公司、郝氏炭纖維公司等重點企業,轉化應用了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今后,我們將搶抓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機遇,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繼續壯大有色高端、稀土、碳纖維、電池、光刻膠、凹凸棒石、特色建筑等7個新材料產業鏈,力爭到“十四五”末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六、著力打造煤炭儲運交易轉化基地。白銀作為省內煤炭工業重鎮,產業基礎良好,區位優勢明顯,物流體系完善。今后,我們將按照煤炭產供儲銷體系要求,重點圍繞建設煤炭交易中心、儲煤基地、洗選煤基地,打造集儲備、銷售、清潔轉化、煤化工于一體的煤炭儲運轉化基地,力爭煤炭儲備能力達到1000萬噸、年轉運量2000萬噸以上,有效補充省內煤炭儲量不足。
白銀市建設“兩區四基地”,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確保“兩區四基地”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一是健全領導機制。建立健全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人員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制定專項方案,實行“一月一會商、一季一調度、半年一小結、一年一考評”的推進機制,引導白銀公司、銀光公司、靖煤集團等骨干企業積極發揮主體領軍作用,加強協同配合,齊心協力抓落實。二是強化投資拉動。緊盯國家“兩新一重”建設投資導向,聚焦5G基建、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領域,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等,精準謀劃儲備一批契合國家政策、帶動能力強的好項目,特別是加快環海中鐵路、白銀南至蘭州東鐵路、S35線景泰至禮縣高速、S103線水川至黃河石林公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努力把白銀打造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黃金通道。三是擴大開放合作。立足“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積極參與中新陸海新通道和絲綢之路“五個制高點”建設,加強與沿線省市和國家開展實質性、多領域對接合作。聚焦“兩區四基地”建設重點任務,緊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活躍區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政府、院校和企業合作新模式,與張江高新區等建立合作關系,與中科院上海分院等高校院所開展戰略合作,與中煤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加快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園區,提升“白銀號”中歐班列運行效率,吸引更多交互關聯企業項目向產業鏈聚集,做大做強各類產業集群。
記者提問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據了解,白銀在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也建有專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園。請問白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的方向和目標是什么?
白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隆基
正如你所說,近年來,我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把生物醫藥作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生態產業體系重要突破口,以一流的基礎配套和高效服務,高標準打造了全省首個專業生物醫藥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入駐企業29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家;招引的華實生物、皓天醫藥等一大批重點產業項目落地投產,入駐的白銀科技企業孵化器、蘭州大學白銀產業技術研究院、甘肅省仿制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科研成果豐碩,有力推動了生物醫藥產業出成果、見實效。
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抓服務、強保障、促創新,嚴格落實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3+2+10”政策,通過實施地價、稅收、引進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采取代建、自建、加速器3種招商模式,重點打造4類產業,全力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園創新發展。一是著力發展醫藥中間體產業。依托白銀高新區化工產業基礎優勢和我省中藥材資源優勢,以康奇醫藥、海普諾醫藥公司為舉旗引領企業,重點開發高附加值醫藥中間體。二是著力發展化學原料藥產業。依托我市豐富的化工基礎原材料,以華實生物、皓天醫藥公司為舉旗引領企業,圍繞3.1類藥的上下游產業鏈,聚力發展化學仿制藥中間體、化學仿制藥原料藥和化學新藥CMO/CDMO、化學原料藥等。三是著力發展生物技術醫藥產業。依托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蘭州獸醫所等科研院所技術優勢,以康肽生物公司為舉旗引領企業,培育發展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天然藥物等生物技術藥產業。四是著力發展醫療保健器械產業。依托康視達、中檢普泰、奧凱醫學公司等,開發軟性親水接觸鏡、多功能隱形眼鏡護理液、消毒機、安全注射器等醫療器械產品,引進和研發臨床診斷芯片等快速診斷醫療設備。
總之,我們將充分利用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和人才資源優勢,加大招才引資力度,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力爭到“十四五”末,打造20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成“省內一流、西北領先”生物醫藥產業園。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新材料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是當前世界各國制造業競爭的焦點之一。請問白銀是如何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今后發展重點是什么?
白銀市政府副市長賈汝昌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特色新材料產業作為優化經濟結構、推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匯集創新要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新材料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近三年,我們一手抓平臺搭建、技術研發,一手抓企業引領、鏈條延伸,設立了新材料院士工作站,建成了蘭州理工大學白銀新材料研究院,正在加快組建清華大學信息高端材料研究院、白銀中科綠色材料創新研究院、西北師范大學白銀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及稀土研究院、鋰產業研究院,為特色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白銀公司、稀土公司、長通電纜、甘肅郝氏炭纖維等企業的多元合金、超細銅導線、高精度有色加工材料、高溫超導導體、稀土功能型材料、碳纖維熱場材料等一批產品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銀光集團TDI技術裝置、甘肅大象能源公司改性錳酸鋰產品居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今后,我們將立足白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圍繞新材料產業進一步強鏈、延鏈、補鏈,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友好型的7大類新材料產業。一是做大有色高端新材料,以白銀有色、長通電纜和甘肅瑞康眾源等企業為引領,延伸銅基、鋁基、鋅基、鐵基、貴金屬等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打造有色新材料產業園。二是做優稀土新材料,依托稀土公司,加大對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重點發展稀土拋光粉、稀土貯氫合金粉、稀土金屬、稀土磁性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產品,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稀土材料及其應用產品產業鏈。三是做強碳纖維材料,依托郝氏炭纖維公司,突破高性能碳纖維工程化穩定關鍵核心技術,開拓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核工業等軍工配套領域的應用市場。四是做精電池新材料,以大象能源、扎布耶鋰業、中天化工為舉旗引領企業,打造電池新材料產業基地,形成正極材料、六氟磷酸鋰配套產業、鋰鹽生產及產品開發等相關產業鏈。五是做專光刻膠用配套材料,依托華隆芯公司,重點進行集成電路用光刻膠及配套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填補國產集成電路用光刻膠及配套材料的空白。六是做實凹凸棒石功能新材料,以甘肅西部凹凸棒石應用研究院為研發創新平臺,突破凹凸棒石提純轉白等關鍵性技術,拓展凹凸棒石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應用領域。七是做細特色建筑新材料,依托甘肅泰隆森礦業、金龍化工建材、泰山石膏和新樂雅陶瓷等重點企業,研發生產新型建筑材料。總之,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特色鮮明的有色新材料產業園、稀土新材料產業園、碳纖維產業園,打造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白銀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在打造循環化工產業基地方面有哪些獨特優勢?循環化工產業基地發展的重點產業有哪些?
張旭晨:
正如你所說,白銀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打造循環化工產業基地具有獨特的條件和優勢。一是區位優勢明顯。白銀地處甘、寧、蒙三省之通衢,距離省會蘭州69公里、中川機場46公里,包蘭、干武鐵路和正在建設的中蘭客專穿境而過,京藏、青蘭、定武高速和國道109、247、309、312、338、341線縱橫交錯,是西部重要的物流通道。二是資源能源富集。全市水資源總量達到387.16億立方米,可利用總水量329億立方米;具有年產煤炭1400萬噸的生產能力,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80萬千瓦,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主干線橫貫境內,能充分保障大型化工項目用能需求。白銀工業集中區“一區六園”總規劃面積300.54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2.94平方公里,建有規劃、環評等相關手續齊全的化工專業園區,是布局建設化工產業項目的理想區域。三是產業體系配套。白銀公司、銀光公司、稀土公司等龍頭骨干企業集中分布,現代工業門類齊全、特色鮮明,主導產業集群發展,擁有光化、硝化、氫化等特種化工和精細化工核心技術,可為循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我市循環化工產業主要集中在4個領域:一是光氣化產業。依托白銀高新區光化產業園和光化氫化產業產學研合作平臺、光化產業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光化產業技術孵化平臺,以銀光集團為舉旗引領企業,爭創國家光化特種新材料創新中心,打造異氰酸酯、聚碳酸酯、酰氯、氯甲酸酯4個光化產業鏈。二是新型煤化工產業。依托銀東精細化工產業園,以靖煤集團為舉旗引領企業,按照煤化電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構建“煤氣化-硝基復合肥”“尿素-三聚氰胺”“煤氣化-TDI”“煤氣化-聚酯”4個煤化工產業鏈。三是氟化工產業。依托劉川新材料產業園,以白銀中天化工為舉旗引領企業,建設配套循環發展項目,構建無機氟化工、氟鋰電池、含氟精細化學品3個氟化工產業鏈。四是無機鹽化工產業。依托銀東精細化工產業園,以昌元化工、東方鈦業為舉旗引領企業,建成全國最大鉻鹽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鈦白粉生產規模,形成以鉻鹽、鈦白粉為主的無機鹽產業鏈。
總之,我們通過發揮技術和資源優勢,集聚上下游創新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到“十四五”末,將率先在全省建成布局合理、生態環保、綠色循環、創新高效的循環化工業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