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國民經濟“成績單”新鮮出爐。在各項數據中,消費“成績單”無疑最打眼。2019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10億元,同比增長8.4%。GDP同比增長6.3%,消費貢獻率超六成。
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中等收入群體達到4億人左右,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巨大消費力量,是中國消費市場持續發展的最可靠保障。中國市場的消費力量,從各種購物數據中可見一斑。今年“618”購物節期間,京東平臺累計下單金額2015億元;天貓110多家品牌成交額過億元;網易考拉用101分鐘便突破去年“618”首日全天銷售額;每小時,百姓花費超過45億元用于購物和餐飲消費,快遞企業處理超過615萬件快件……這些,都是中國龐大消費市場活力的真實寫照。
消費動能充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市場供給端的長足進步,居民消費由實物型向服務型轉變,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文化娛樂、休閑旅游、大眾餐飲、教育培訓、醫療衛生、健康養生等服務性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今年上半年,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占比為49.4%,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成為撬動消費升級的重要杠桿。例如,今年“618”期間,京東互聯網醫院在線問診量同比增長36.2倍,心理咨詢類服務成交額同比增長9.3倍。
消費環境優化。汽車、家電、信息、養老、育幼、家政等領域促進消費政策相繼落地,政策紅利越來越多;改造和提升步行街,打造國際消費中心……消費蛋糕將越做越大;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大力穩就業……居民可支配收入越來越高。
以就業和收入為例,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已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目前,已有約1.4億個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元-50萬元之間,且規模持續擴大;集中打擊清理整頓市場亂象,加快建立健全高層次、廣覆蓋、強約束的質量標準體系,加快完善信用體系建設……消費環境越來越好。
消費空間巨大。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消費市場潛力大、韌性強、活力足、成長性好。“夜間經濟”方興未艾,順應了消費升級和多元需求。北京、上海、重慶、濟南等多個城市提出繁榮夜間經濟的政策舉措,打造城市夜晚地標、商圈和生活圈;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消費市場平穩發展。
電商平臺數據表明,縣域及農村地區,線上新用戶數和消費量增長最快,呈現出勃勃生機。新技術應用迭代更新,帶動消費不斷增長。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0至2025年間,5G商用將直接帶動信息消費8.2萬億元。其中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的升級換代將釋放4.3萬億元信息消費空間。
“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國消費市場巨大,活力凸顯,動力十足,潛力無限。隨著一系列擴大消費規模、提高消費品質的“組合拳”效用的持續釋放,消費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將不斷發揮出應對外部挑戰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中國經濟大船在國際風浪中必將行穩致遠。
文/解晚笙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