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評論員
科創板開市進入倒計時階段,但市場對此重大創新仍有不少誤解。毋庸置疑,科創板的平穩運行離不開市場主體同心協力,需要凝聚資本市場改革“最大公約數”,充分認識到制度改革的復雜性、投資預期的合理性和市場建設的長期性。
從宣布設立到開市,科創板在250多天的時間內迅速完成了制度規則、技術系統以及各項市場準備工作。投資者對科創板翹首以待,參與熱情高漲,共同演繹了資本市場改革的速度與激情。然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樣,科創板從誕生到未來發展歷程中,不免面對一些不同聲音甚至風險因素,對此我們應保持戰略定力,理性看待前進中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成長的煩惱”。
特別是在科創板即將開市之際,投資者對投資收益的預期較高,理應高度重視科創板的“試驗田”意義。從制度改革復雜性看,再完美的制度設計也必須在實踐中去驗證價值,更何況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是一項全新的增量改革,不僅肩負著深化資本市場自身基礎性制度改革的重任,而且寄托著培育創新基因、推動科技與資本深度融合的希望。牽一發而動全身,科創板對資本市場、經濟轉型的戰略意義,需要資本市場全系統的戰術落實,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市場各方應摒棄急于求成的心態,穩扎穩打,對科創板既保持熱情,又多一些冷靜與理性。
從投資預期的合理性看,科創板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當然也有不少新的挑戰,投資者更應熟悉新情況,強化投資風險意識。科創板開市初期,市場供求不平衡,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由于市場化發行定價,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可能與過往不同;由于實行新的交易制度,投資者需要磨合。諸多新情況可能造成科創板開市初期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投資者要避免炒新、炒概念的老套路,機構投資者更應發揮“定海神針”功效,理性投資、長期投資。
從市場建設的長期性看,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撬動資本市場存量改革,以實現促進科創企業發展的初衷。這是一個自然漸進、大浪淘沙的過程。一方面,要用長遠眼光看待科創板這一新生事物的成長,不以一時得失論英雄;另一方面,要以長跑的心態來看待科創板孕育“硬科技”企業,不宜盲目攀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科創板英文名“STAR Market”,新事物代表新希望,新希望需要更多的呵護和理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創板平穩推出,穩健運行需要凝聚共識,著眼長遠,理性向前。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