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5年后,“90后”和“副縣長”兩張標簽,讓26歲的北京人方祎銘成為焦點人物。“網友質疑,與所擔任職務相較,方祎銘顯得過于年輕,而按照21歲參加工作來計算,其不大可能是簡歷中所稱研究生學歷”.(《新華網》10月14日)
整個事件的真相伴隨新京報記者對當事人的采訪逐漸揭開:當事人并非“二代”,也無公務員編制,在尉犁縣系“掛職”而非“任職”,工資仍由原工作單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放,不占用當地財政資源。“90后”當副縣長為何成為焦點,群眾質疑的究竟是什么,應當引起我們反思。
當下中國,在民眾對黨政干部越來越年輕,學歷越來越高,視野越來越寬所津津樂道的同時,社會上一些干部出現的“火箭式提拔”引起的群眾對年輕干部破格選拔的反感,不僅讓人聯想是否是“富二代”“官二代”,質疑破格選拔的背后隱藏著什么,選拔的程序是否公開、公正、公平。
破格選用人才,古今中外不少見,作為一種非常規的干部選拔方式,破格其實本身并不神秘,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對人才發展束縛,促進優秀人才的成長。令人質疑和詬病的是為什么破格,破了那些格。該破不破,不該破的破了,只會影響了黨和國家用人選人的導向和公正。
年輕干部作為“后備軍”最終會成為時代的“主角”,這當中不乏有破格選拔的特殊人才,如何發揮破格選拔干部的積極作用,而不引發負面影響,讓選拔出來的年輕干部經的起考研,頂的住壓力,完得成使命,筆者認為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要慎用破格提拔,年輕干部要成長就要經過打磨和歷練,以此豐富他們的政策理論水平、駕馭工作能力、管理經驗水平,過分的宣傳和倚重破格選拔會造成用人導向的混亂,降低選人用人的公信度。二是要把握好適破格提拔的適用界限,領導者要嚴格按照《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關于破格選拔的規定要求,以大局為重,著眼長遠,在選人用人上要注重德才素質突出、群眾公認度高的優秀干部,防止出于私心進行制度設計,損害公正。三要恪守法定程序,嚴格把關,不搞暗箱操作,扎實的做好動議、民主推薦、組織考察、討論決定、公示任職等各個環節,從客觀上避免人為操作,同時及時公開信息,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消除來自各方面的質疑和猜測。四是要嚴格責任追求,對違規用人、失職瀆職人員要嚴肅查處,嚴格追究責任,讓破格選拔的意義真正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