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醫改啟動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改革從單兵突進到協同推進,政策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看病難、看病貴明顯緩解,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健康水平持續改善,全民共享“健康紅利”.(人民網)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正式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保障人民健康列入今后十五年工作大綱。
一、何為知民意?
(一)民有所呼
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切身相關的現實利益問題,“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與黨的宗旨、目標所一脈相通的。
(二)政有所應
2016年9月1日,《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發布,從2016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6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由新華社授權播發;全力實施脫貧攻堅;健全保障房供應體系;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這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實施,是中國共產黨以“解衣推食、推己及人”的態度為人民服務的證明,也是向人民群眾表明“國為民則強”的堅定立場。
二、何來健康中國心?
(一)推行綠色生活方式
以國家層面來說,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人民群眾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檢測,大力打擊網絡暴力,完善社會福利機構體系,醫療衛生機構扶持和監督雙管齊下,嚴格把關精神產品的傳播渠道,宣揚和弘揚時代正能量。以個人層面來說,需要每一位公民從自我做起,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二)健全公共服務職能體制
以針對性、積極性、導向性的原則,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體系。擴大公共產品的覆蓋面、提高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保證公共產品使用上的公平性。加大政府投入,推動各項機制體制改革,以不變應萬變之決心,積極穩妥推進民生工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