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9日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殷切希望他們牢記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務學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總書記的回信,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特別是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對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充分肯定。
“國培計劃”的全稱是“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旨在為中西部農村教師提供一個拓寬視野、更新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的專業發展平臺。去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與“國培計劃”貴州研修班教師座談,今年,總書記又給這些教師回信,充分顯示對中西部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關心。同時,也讓我們再次清醒認識到,當前教育的短板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島地區。受城鄉發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條件不便、學校辦學條件欠賬多等因素影響,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一直面臨著職業吸引力不強、補充渠道不暢、優質資源配置不足、城鄉之間單向流動等多重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扶持力度。
近年來,為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僅2014年中央財政就投入500億元專項資金,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在硬件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國家也更加關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除了已經實現中西部義務教育和幼兒園全覆蓋的“國培計劃”,另一項更為龐大、更為系統、更為長遠的計劃也于今年出臺,即《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這一計劃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通過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舉措,重點解決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問題。這一定向施策,抓住了貧困地區教育落后的要害,堪稱治本之策。
廣東是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鄉村教師流動大、高水平師資匱乏等問題也曾長期制約我省教育均衡化發展。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十二五”期間共安排資金近50億元,專項用于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落實“兩相當”(縣域內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縣域內農村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城鎮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從2013年開始建立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制度,2014年全省各級財政共投入29億元用于補助實施崗位津貼,將山區教師的人均崗位津貼提升到720元/月。同時,還通過開展省級示范培養培訓,建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的對口幫扶關系等方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一“強師工程”已經取得明顯實效,不僅鄉村教師向城市流動明顯減少,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從城鎮“回流”鄉村的現象。
無論是全國還是廣東,教育均衡化發展都在加速推進,教師隊伍素質能力都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但也要看到,城鄉教育的較大差距有其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清楚,中國還有699個連片特困地區縣,廣東的粵東西北地區也有不少貧困山區。這里不僅是教育的短板,也是發展的短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既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教育扶貧的極端重要性,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從事貧困地區教育大有可為,要讓每一個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滿生機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這是“國培計劃”貴州研修班教師的理想,更是全社會的共同希望。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