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 老人家,這個海螺賣多少錢?”“5元錢,如果真心喜歡,價錢還可以商量。”9月1日17時許,蘭州定西東路南側人行道上,一位年輕女子正和擺攤的一位老奶奶商量價格,后雙方以4元一個海螺的價格成交。雙方皆大歡喜,年輕女子沒去過大海買到心儀的海螺,而賣貨的老奶奶又有了一次交易的成功的滿足感。
這位老人今年整80歲,她的頭發已經完全花白,可老人精神灼爍,耳不聾眼睛也不花,記者和其交流順暢沒有任何障礙。老人帶著明顯的河北口音,她告訴記者,她家就在定西東路附近居住。50年代隨老公支援大西北來到蘭州,年輕時當過營業員。“那時非常辛苦,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到家做完飯,還要給孩子們縫補衣裳,每天晚上都是11點以后才能睡覺。”之后,4個孩子分別成家,她退休后又幫著子女拉扯孩子們。這些年孫子都大了,子女們讓她在家頤養天年。按理說她呆在家里應該舒適,幾個孩子都很孝順。平時不僅孩子們給她零花錢,就是幾個孫子也常給她紅包,而她還也有退休金生活無憂無愁。
可她這個人,一輩子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且又不喜歡打麻將和紙牌,時間一長竟閑出病來。身體感覺哪里都不舒服,吃飯睡覺也大不如從前。姑娘領著去醫院看病,醫生檢查后身體沒有任何問題。詢問原因后醫生笑著講,老人家你這是閑出來的病,找個事情干保準你不再“生病”了。回到家和家人子女們商量,也沒商量出個好的辦法。一日她出去溜達,看到一位老大爺在賣西瓜。自己何不也擺個攤子?而“商品”不可能自己進貨,家里那么多過時的服裝和用品就是最好的商品。老人為自己的“靈感”慶幸。老人回到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子女們,孩子們聽說老媽要“再就業”都很支持。于是,第一天晚上收拾了些服裝,自己又用縫紉機踏了六七雙鞋墊。第二天用一塊塑料布一包,就拿到離家不遠的人行道上就擺攤。
畢竟年輕時當過營業員,老人家操起老本行得心應手,第一天就賣出去了5雙鞋墊和一件上衣。那天晚上回到家里甭提有多開心了,她不是圖掙了多少錢,關鍵是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我自己做得鞋墊最受顧客青睞,有好幾個顧客說我多年的買主。”老人說到她的鞋墊時,臉上帶著燦爛笑容露出一絲自豪神情。“我擺攤時還做過慈善事情。”一次老人擺攤時,一位民工站在一件西裝上衣面前反復觀看,且臉上露出喜愛的神色。這件西裝上衣兒子只穿了兩次,實際上是一件新衣服,兒子當時花了400多元,老人出售時只標價100多元。但就是這100多元也讓這個民工搖了搖頭,老人和民工交談后得知,這位民工妻子患有疾病,常年需要購買藥品,因此日子過得非常拮據。老人得知情況后,后不猶豫的將這件西裝送給了這位民工。并且,之后還多次給這位民工贈送了男女服裝。
記者看到老人的攤位上有10多種商品,老人一.一指著這些商品向記者做了介紹。這些海螺是在青島的姑娘帶回來得,每次回家都要帶許多,以后老人擺了攤子后,其姑娘更是刻意留心買一些海邊特色產品,而這些海邊產品成了老人攤子上的“品牌產品”,有些小姑娘時不時的就會過來轉一轉,詢問老人有無新產品到貨?子女們看到她樂在其中,于是,每個人出差時都會給她帶回來一些旅游產品,就連孫子們外出也不忘給奶奶帶回“禮物”。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老人的這個攤子越擺越紅火。“要是那天有事不出來擺攤,隨后再出來擺攤人們總會問長問短。”“老人家你擺攤遇到過城管管過沒有?”記者問道。“遇到過,可人家知道我擺攤的原因后都挺理解。當然,咱也要支持人家的工作。遇到重大事情和上級部門檢查,我就在家歇上幾天,也正好換個生活方式。”
老人介紹,不知不覺她已經在街上擺攤5年時間了。自從擺攤后她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腦子里整天想得就是商品和顧客。再說坐在街上看著車水馬龍的道路,以及穿著時尚的匆匆行人,心里感到特別的暢快。一天收工后內心充實,吃飯嘛香睡覺踏實。和院內的老姊妹們嘮起嗑來,總有說不完的新鮮事。“說實話這5年除了過年,我幾乎每天都要上街擺攤,也沒得過啥病整天樂呵呵地。我今年整80歲了,我還想把攤子擺到90歲那年。”老人說完,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