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春節的臨近,箱裝禮品菜銷售也進入了旺季。這幾年,蘭州的禮品菜銷售翻了數倍。 過年,不管是回家見父母還是外出會朋友,送禮似乎都是件必不可少的事兒。可是年復一年,該送的好像都送過了。最近兩三年,一種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食品——生態特色禮品菜讓市民朋友們眼前一亮。然而,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許多人看到其具有較高的附加值,于是箱裝禮品菜的生產加工企業、批發市場、銷售商等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市場也由此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記者 唐華偉 文/圖
一批知名的農業園區,如蘭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榆中縣農業示范園、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蘭州介實農產品有限公司等,多年來一直保證箱裝菜的質量,銷售數量和經濟效益穩定。但是,也有一些菜農和生產基地由于不注重產品質量,近兩年的銷售量越來越少,經濟效益不斷下滑,那么,箱裝禮品菜如何健康發展,才能站穩市場,更好地適應當今的消費需求呢?
“禮品菜依然火爆,
稀奇蔬菜明顯增多”
“往年過節,家里的煙酒送不出去,還有些有保質期的糕點最后浪費掉確實挺可惜的。”1月12日,在蘭大科技廣場一家電腦品牌經銷店上班的劉輝莉告訴記者,自己剛收到公司今年的禮品——兩箱生態禮品蔬菜代金卡:“節日期間蔬菜價格那么高的,單位過年送菜,既健康又實惠,我準備過年前兩天再取,留著過年宴客。”
“往年過節福利我們要么是酒,要么是餐票,今年在征求員工節日禮品意見時,多數人都對這些不‘感冒’。考慮到大家長期面對電腦工作,公司特地從郊區農戶那里預訂了綠色蔬菜。”劉輝莉所在公司行政部負責人解釋說,為此,公司還專門跑到郊區農戶菜地,提前預訂,為體現純天然概念,還特地取消了壓膜包裝,采用原始紙盒包裝。
張旭是榆中縣農業示范園區的業務員,這幾天他的小貨車幾乎沒有閑的時候,每天都要忙到晚上才能收車。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能送出去幾百箱的“苜蓿雞”土雞蛋和蔬菜禮盒,而蔬菜禮盒從100多元到數百元不等。
在蘭州介實農產品有限公司安寧區經銷部,在這里訂購禮品菜的王婷女士說,快過年了,打算買幾箱新鮮蔬菜送親朋好友。“其實,誰家缺那十斤八斤菜啊,不就是過年嘛,100多塊錢的東西不算貴,圖的是個年味兒!”記者在這里看到,今年禮品菜有好幾個品種,所選的蔬菜主要是香菇、彩椒、娃娃菜、西蘭花、金針蘑、荷蘭黃瓜等耐存儲品種,價格高一些的禮品箱會放一些芋頭、蓮藕、山藥等。
今年上市的禮品菜中,稀奇蔬菜明顯增多,不少品種以前都沒聽說過。有了嘗新的機會,但也有苦惱。準備購買禮品菜的吳先生說,如果箱里沒幾個稀奇品種,總覺得檔次不夠,送人不好看,可許多新品種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做著吃。比如,寶塔菜花、日本金菊瓜、抱子甘藍、飛碟瓜、球莖茴香等。有些品種,雖算不上稀奇,但普通百姓在家里很難料理。吳先生說,如果商家多用用心思,隨箱帶上一份烹飪說明,估計更能受到歡迎。
“企業大量模仿,
禮品菜同質化嚴重”
禮品菜主打生態、有機、綠色,那么何謂生態特色蔬菜?市農委專家介紹,這種蔬菜一般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品種相對較新,二是采用有機方式種植,三是營養豐富,保健功能強。在蘭州市,目前生態特色蔬菜大致來自四個渠道:國外引進、雜交培育、南菜北種和野菜家種。雖然尚屬“新生事物”,但獨特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使生態特色蔬菜成為這兩年蘭州時尚一族的送禮新寵。
雖然對外銷售的年頭還不長,但永登家棟蔬菜專業合作社已嘗到了種植生態特色蔬菜的甜頭:預計在元旦春節期間面市3000個禮品盒,比去年整整增加了50%的銷量。
“因為有合作社做后盾,我們推出的禮品菜大多是新品種,也是沒有用化肥的純生態蔬菜,之前曾經擔心市民能不能接受,現在看來,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接受采訪時,該合作社社長
張永高興地告訴記者。
而之所以一推出就能受到市場歡迎,在張永看來,是因為打對了“牌”。“現在生活好了,人們的保健意識越來越強,生態特色蔬菜正好順應了這種需求,蔬菜具備了天然的‘禮品屬性’。”他介紹,由于品種和種植方式的不同,生態特色蔬菜通常含有一些普通蔬菜所不具備的營養成分,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
“我們的禮品盒叫‘神話特菜’,大多是新特菜,蘭州市場上只有我們有。一箱子有十七八個品種,20斤左右,每一種都含有獨特的營養成分。比如雞毛菜、水晶菜、紫菜薹、紫苤藍、太陽瓜等等,這些都是年輕人選購頻率較高的特產。”張永告訴記者,這些菜除了包含一般蔬菜所具有的營養物質外,有的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黃酮苷及鈣、鐵、鋅、錳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元素。“有一種叫做番杏的綠葉菜,樣子好象挺普通的,但它還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消腫、涼血利尿的功效,還被稱為瘦身菜呢!”
雖然“試水”五年,但張永坦言,相對北京、上海和南方一些城市來說,禮品蔬菜市場在蘭州市基本上還屬于起步階段,加之,不少企業大量模仿,禮品菜同質化非常嚴重,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蘭州市區一些大型超市蔬菜賣場相關負責人的證實。
“這幾年我們也把一些優質蔬菜包裝成禮品盒賣過,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春節前最‘旺’的時候,銷量也并不是很大。”相關超市負責人分析說,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其中大部分蔬菜還不夠“名貴”,消費者感覺當禮品送還不夠“分量”;二是即使有“名貴”的蔬菜,由于缺乏宣傳,消費者的認知度也還不夠高;最后是生態特色蔬菜市場魚目混雜,一些普通蔬菜冒充有機蔬菜,擾亂市場。該負責同時表示,目前蘭州一些農業專業合作社做得相對較好,主要是他們在貨源和品種上有保障。
“生產成本高,產量有限,
采用自己推銷模式”
紫色茄子、紅色黃色小番茄、綠色辣椒、白色的藕和蘿卜、青色葫蘆……工人們將這些大小均勻、色澤鮮艷的蔬菜放在白色的塑料托盤里,外面包上了保鮮膜,然后放到特制的禮品紙箱里,封上口,裝上車……
記者見到蘭州介實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洋時,他剛剛往一家單位發了200箱禮品蔬菜。這些早上剛從地里采摘來的蔬菜,在中午就可以到達客戶的手里。
蘭州介實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新品種引進、種植、示范、推廣、收購、銷售等為一體的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最近打電話向我們訂購這種禮品蔬菜的人挺多的。”于洋告訴記者,六年前,他剛推出禮品蔬菜的時候,許多人都覺得蔬菜到處都有,把這個包裝成禮品,價格高了,人家不一定會買。“第一年,銷量確實很小,只有1000箱,經過這幾年發展,這個銷量就一下子增長了很多,現在已經達到10000多箱了,不光消費者喜歡購買一箱帶回去,當地人在走親訪友的時候,也喜歡拎一箱禮品蔬菜送人。”據了解,今年,于洋禮品蔬菜已經大部分預訂出去了,在春節期間,可以達到100多萬元的銷售量。
“我們可按顧客的需要往禮品箱里裝蔬菜,只要你提早打電話向我們預訂。”于洋告訴記者,他們一接到顧客的電話,就會和蔬菜基地取得聯系,基地就會通知農戶將蔬菜采摘好送到加工地里,然后經過工人包裝,將蔬菜通過配送渠道送到客戶的手里。
“50年來蘭州蔬菜產業變化巨大。上世紀60年代,正是計劃經濟時代。蘭州的蔬菜供應情況是:居民只能提著菜籃子到各蔬菜門市部去排隊購買。夏天,菜的品種稍多一些,豆角、茄子、辣椒、黃瓜、西紅柿,幾乎都能供應。到了冬天,就只有大白菜、蓮花菜、蘿卜等。菜籃子談不上什么豐富。直到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下,市民的菜籃子才真正豐富起來。
不過,由于生態特色菜大多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才能正式引進,同時需要專業技術支持,生產成本高,產量卻有限,再加上有些蔬菜保質期短,生產者往往并不急于進超市等大型賣場,而是采用自己推銷的模式,以節約銷售成本。
“禮品菜市場重新洗牌,
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
目前,隨著禮品菜產業蛋糕越做越大,一些菜農和生產基地由于不注重產品質量,銷售量越來越少,經濟效益不斷下滑。而市民對禮品菜也心存質疑——“是不是綠色食品,我們只能靠眼睛看,靠耳朵聽,誰知道是不是真正的無機蔬菜?”
那么,蘭州到底有沒有技術支持,又安全可靠的生態特色蔬菜呢?
“反應堆,是個寶,省了化肥和農藥。地溫升,室溫高,作物長勢不得了。坐果多,上市早,產量能把三成超。既增收,又環保,大家都說技術好!”這是流傳在蘭州日光溫室種植戶間的一首民謠。日前,記者隨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楊肅昌
教授來到省農科院榆中園藝場,這里有民革甘肅省委會幫助農民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實驗基地。
“實際上,蘭州有生產有機生態蔬菜的技術。”楊肅昌告訴記者,該技術還是通過“反應堆”來實現的。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一項農業實用新技術,是采用生物技術,將秸稈定向轉化為農作物所需的二氧化碳、熱量、抗菌孢子、有機和無機養料,改善作物生長環境,促進作物生長發育,提高光合效率,進而獲得高產、優質的無公害農產品。”楊肅昌告訴記者,民革甘肅省委會曾向省兩會提交了《關于加速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促進我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的議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分管副省長明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做好這項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省科技廳也再議案回復中明確表示要給該技術的實施提供資金支持。
在實驗基地,記者看到,天禧、春桃、金玲瓏、櫻桃等七個品種的圣女果像一串串葡萄。而據工人介紹,去年試種的“黑葡萄”秸稈小西紅柿的售價達到70元/千克,而且市場上根本沒有貨。
“經過數年的產業發展,市場重新洗牌,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一些不重視蔬菜品質、不注重市場營銷的企業被市場淘汰。”市農委專家介紹,為了滿足市民的節日需求,同時對處在發展初期的禮品菜銷售企業扶持,此前,市農委專門在春節期間,組織數十家農產品、畜產品生產和經銷企業,為市民提供新特菜、禮品菜、玫瑰、百合、大雁、七彩鵝、散養土雞、肉羊、禮品花卉等百余種產品。
蘭州企業欲打造“網上配送,
蔬菜進社區”模式
逐步興起的生態特色蔬菜成為今年蘭州時尚一族的送禮新寵。對于生態特色蔬菜消費熱潮,楊肅昌教授提出,蘭州生態特色蔬菜在產品架構、市場開發等方面還有很多“初級”特征,在生產和消費市場的對接上甚至還存在一些短板。
“生態特色蔬菜”從菜到商品,再上升到“禮品”,北京等國內一線城市已發展很好,蘭州市場相比這些城市“發育晚了五年以上”,而興起時間晚還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現在蘭州的生態特色蔬菜的生產、組織、消費還達不到產業化的規劃,大部分是農業專業合作社自發式推出,而禮品菜想得到長足發展,則需要從‘禮品’回歸到‘商品’的本身價值上來,楊肅昌指出,在外省市消費市場,生態特色蔬菜是一項相對高端的產品,除蔬菜品種之外,還有諸如“營養搭配”、“飲食配方”等附帶產品,而目前蘭州生態特色蔬菜產品內容還相對單一,甚至大多市民都不清楚這些特色蔬菜的食用方法。
目前,蘭州的生態特色蔬菜大多停留在搞個“節日促銷”就拉倒的階段,對生態特色蔬菜項目的市場推廣下的功夫不夠。楊肅昌提出,其實這里面有很多學問,比如如何對產品進行市場定位、定價等等。
無獨有偶,在記者采訪期間,春節來臨之際,蘭州的生態特色蔬菜生產者們也正在克服這些問題,積極創新。
“我們前期調查、走訪,考察,南方不少城市已經推出了‘網上配送,蔬菜進社區’模式,蔬菜從‘菜園子’直接到‘菜籃子’。比如我們了解到的杭州的百鄉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網上配送和‘菜籃子’直通車進社區項目,每天能提供200多個品種、3000斤無公害蔬菜供市民挑選,讓禮品菜不再是節日消費,而是讓放心菜常態化。”蘭州介實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洋、榆中縣農業示范園區副總經理張德貴雖是競爭對手,對此卻有相同的看法:“以后打算將網上配送與蔬菜進社區結合起來,實現網上網下兩手抓,點對點進行配送。客戶就可以在網上選擇菜的品種了。我們通過物流將點的菜送到客戶手中,真正實現鼠標一點就可以在家買菜。”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