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城鎮棚戶區改造,還是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都將帶動一系列投資增長,也將間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這些舉措不單單是擴大投資和內需的手段,更是惠民生的重要舉措。擴大有效投資,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必須不斷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強化薄弱環節建設方面的投資,實現更加公平、更加惠民的增長,增進人民福祉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將建成并投入運營,以解決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另外,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強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使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備,布局合理、運行安全、服務便捷。
無論是城鎮棚戶區改造,還是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都將帶動一系列投資增長,也將間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這些舉措不單單是擴大投資和內需的手段,更是惠民生的重要舉措。
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為例,在我國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中,各地始終無法擺脫交通設施“挖了又填、填了又挖”的尷尬。通過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可以將紛繁復雜的地下管線構建成一個整體通道。今后,管線的建設和維護不用再開挖路面,管線有問題在管廊里修,既不影響市容市貌,也不影響百姓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既是重大的擴大有效投資項目,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堅持改善和保障民生,越來越成為擴大重點領域投資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考量。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推出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運輸、健康養老服務、能源礦產資源保障等7大類重大工程包的基礎上,又謀劃推出了城市軌道交通、現代物流、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等4個新的重大工程包。這些工程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影響,體量大、關聯廣、帶動性強,是促投資穩增長的“牛鼻子”,也是有效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手段,將使廣大人民群眾從中受益。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較高的投資增長率一直是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我們必須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理直氣壯地擴大有效投資,以應對外需不振、內需不足的雙重壓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惠民生。擴大有效投資,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必須不斷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強化薄弱環節建設方面的投資,實現更加公平、更加惠民的增長,增進人民福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將帶來巨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需求。在擴大有效投資中,我們既要尊重市場規律、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擴大投資規模,也要繼續向農業水利、中西部鐵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傾斜,深挖項目綜合效益,在擴大有效投資和穩增長的同時,做好民生文章。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