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發展缺什么?缺團隊、缺人才、缺市場……但說到底,最缺的可能就是資金。
小微企業發展積極性怎樣調動?靠人脈、靠關系、靠技藝……無論如何,最該依靠的應該是政策。
某種意義上說,稅收是提供資金和政策的最佳結合體。對于國家來說,通過稅收優惠能夠發揮調節經濟作用,既能減輕企業的資金負擔,也能作為政策導向來調動小微企業的發展積極性。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各地方稅務部門,通過一系列實際措施,有效助力了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
實際上,2014年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就提出要“認真落實已經出臺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此次稅務總局將這項工作作為“一號督查”事項,從工作落實和措施保障上更加具體化,充分顯示了對此項工作的負責任態度。
對于尚在市場中艱難起步的小微企業來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例子不勝枚舉,而在關鍵時候,點滴之功也能給小微企業補充能量,促進它們蓬勃發展。因此,小微企業在起步階段,相關扶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業有216萬戶,受惠面在90%以上,減免稅額51億元;享受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有2700萬戶,減稅189億元。此次稅收優惠政策范圍之廣和涉及人群之多,也必將發生積極的正向激勵作用:鼓勵更多群體參與到小微企業的創辦、經營之中。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要有實際舉措來支撐。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他們是市場上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發展主體,也是創業創新廣闊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對于他們的稅收扶持,能夠有效提升社會上的創業創新氛圍,從而全力開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引擎”。
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稅收優惠或者減免稅負,最終目的是促進國家社會發展、幫助企業群眾受益。在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也不能無所作為。通過充分發揮稅收的正向激勵作用,讓中小企業享受到更多實惠,對于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調速不失速,量增質更優”的目標,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