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發布的《2014年度政務指數報告》顯示,在“全國十大黨政新聞發布微博”中,廣東占兩席,分別為“中國廣州發布”和“深圳微博發布廳”;在“十大公安微博”中,廣東獨占四席;廣東公務員開微博數量位列全國第二;@佛山發布躋身“全國十佳創新應用微博”。多項排名顯示,廣東政務微博在多個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
時至今日,政務微博已從以信息發布為主擴展至兼具網民互動和信息服務的功能。在過去幾年里,不少影響重大的事件在微博發端、發酵,反過來影響主流輿論場的進程。微博的誕生改變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態與社會生態,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大麥克風”時代。但伴隨著微信、易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誕生,微博逐漸開始衰落,用戶活躍度已大不如前。在微博由盛轉衰的過程中有一個特例,那便是政務微博的崛起。政務微博不僅沒有日漸式微,反而展現出蓬勃發展的空間,為黨政機構提供了新的信息發布窗口,既有利于信息公開、服務群眾,也為政府增加了處理突發事件的渠道。在重大與突發輿情前,政務微博信息公開越來越迅速,一些重要信息發布甚至成為傳統媒體轉發的對象,逐步成為第一信源,進而獲取話語權的主動性并影響網絡輿論走勢。在這次盤點中,廣東政務微博整體而言可謂成績不俗,多項排名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發布成為廣東政務微博的領頭羊,不斷起到溝通協調、督促善政的職責,在重大事件的輿論導向引導中,多個系統的政務新媒體,以及各地市政務新媒體也成為“廣東發布”的左膀右臂,共同發聲,有效地引導輿論走向。
2015年“信息發布+政務服務”將成為政務微博的發展趨勢。隨著政務微博運營成熟,對突發熱點事件的回應反饋以及通過政務平臺為老百姓解決實事,更成為基層政務微博運營水平的重要考量標準。盡管廣東政務微博整體運營良好,但具體到各地市之間水平差異仍較為明顯。一些政務微博已經走出自說自話的語境,朝政務服務的方向邁進,但一些政務微博主要承載的功能仍是信息的發布,對公共民意、公共事件的回應相對遲緩,對網絡事件的引導、回應、互動不足;一些政務微博發帖量基本穩定,呈現良好運作的狀態,另一些政務微博則發帖量波動明顯,一時更新頻繁,一時則處于“假死”狀態,這說明維護運營未能處于穩定狀態。如果說權威消息發布邁出了官民互動的“最初一公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則是打通了網絡問政的“最后一公里”。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要求著力建設基于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和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將其作為提升網絡執政能力的途徑。新的輿論環境給政府執政能力帶來了新挑戰,相關部門能否通過政務微博直面民眾、應對民眾的質疑和追問,是對待民意的態度,也是體現執政能力的一個方面。同時,微博平臺草根化的話語環境也對傳統的行政話語體系構成新的挑戰。經過認證的政務微博直接代表黨政機關和官員的對外形象,要在這個平臺上更有效地發言,更有效地影響公眾,就必須重視發言的語氣、用詞,摒棄“公文式語言”,力戒官話、空話、套話。更重要的是,要把更多精力放于服務之上,充分利用微博打造移動服務窗口,形成覆蓋全面、功能完備的政務公眾信息服務體系,實現透明務實、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
政務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已然成為網絡執政的重要突破口,用什么樣的態度來運作也影響著執政能力的建立與提高。(南方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