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門出臺《關于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
大西北網9月18日訊 今日,記者獲悉,為充分發揮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促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省教育廳、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就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工程提出《關于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目前《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并轉發。《意見》提出,以58個片區縣為主戰場,統籌17個插花縣區,把教育扶貧作為扶貧攻堅的優先任務,以提高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素質和勞動者技術技能為重點,實施貧困地區鄉鎮幼兒園建設、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示范性高中建設及殘疾學生就學保障等十大工程。
根據《意見》,到2015年,片區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55%以上,少數民族雙語地區基本普及學前1至2年雙語教育,義務教育鞏固率接近90%,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0%以上。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基本普及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到2015年,片區縣初、高中畢業后新增勞動力都能接受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力爭使有培訓需求的勞動者都能得到職業技能培訓。到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所有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顯著增強。職業教育成為新型農民培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村富余勞動力產業工人化的主渠道。
同時,將加快推進貧困地區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實施《甘肅省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時,在項目、資金、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引導和鼓勵在人口較集中的行政村建設普惠性幼兒園,并通過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分園、小學附設學前班、建立巡回支教點、社會力量辦園等形式向其他行政村延伸,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縣、鄉、村學前教育網絡。大力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省市級示范幼兒園,引領當地學前教育健康快速發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少年,扎實做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入學率和鞏固率。同時,切實保障片區學校正常運轉,對片區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資金,特別是加大地處高原或寒冷地區的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全力做好易地扶貧、生態移民、地質災害等搬遷區教育項目和資金整合工作,科學規劃和設置學校,優先在移民安置區改擴建學校,滿足移民搬遷區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需要。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鼓勵有條件的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為在校生和未升學畢業生提供職業教育。支持貧困地區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在縣城等人口集聚區建設普通高中。
從2015年起,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全免學費政策,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和建設項目向貧困地區職業院校傾斜;從2014年起,每年組織6萬名以上貧困家庭的“兩后生”參加學制2—3年的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20萬名以上青壯年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能培訓,30萬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省內示范性高職院校對片區縣貧困家庭大學生實行免費培養,并優先推薦就業。爭取和擴大省內外高等學校民族預科班、民族班面向我省民族地區的招生培養規模。鼓勵省屬高等學校科技人員攜帶科技成果到貧困縣創辦企業,5年內保留其工作關系,期間要求返回原單位的,由原學校按原職級安排工作。積極支持省內優質普通高中開辦民族班并逐年擴大招生規模,2015—2020年蘭州城市學院、蘭州文理學院每年分別為臨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養100名本科學歷學前教育師資,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每年分別為臨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養30名工科類少數民族大學生。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