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9月18日訊 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絲綢路上的氣候變遷——2014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連日來對敦煌莫高窟進行考察發現,莫高窟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能相對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得益于敦煌獨特的氣候條件。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敦煌大部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發量2486毫米。這里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極端最高氣溫43.6℃,最低氣溫零下30.5℃。
考察組認為,由于當地降水少,空氣的相對濕度小,對壁畫的損害也較小,加之在崖壁上開鑿的方式,洞窟可以保持很好的恒濕,莫高窟才因此保持了1600多年。
位于甘肅、青海、新疆三省交匯點的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羅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巖突兀的三危山,面積3.12萬平方公里。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其現存從十六國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個,彩塑2415身,壁畫4.5萬平方米,唐宋木結構建筑5座。(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