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又到曬“暑期賬單”的時候。這個假期很多家庭用在孩子補習、旅行、購物等花費都呈四位數甚至是五位數的飆升。一邊是動輒開支過萬的預算,一邊是家長們苦惱著“賺錢的速度趕不上花錢的”,為了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的“暑假經濟學”各顯神通。(8月13日新華網)
看了一下家長們曬出的“暑期賬單”:一對一鋼琴課3000元,奧數輔導班4800元,澳大利亞游學夏令營30000…三分之二個假期剛過,很多家庭在孩子身上花的錢已經“破萬”。
不可否認,這當中確實有不差錢的家長,為孩子花錢更是出手闊綽。問題是很多家長就是普通的工薪族,平時買斤豬肉都要“貨比三攤”,日子過得精打細算,但也同樣毫不猶豫地參與到暑假“燒錢”大戰中來。原因無非就這么幾點:望子成龍心的推動,掙搶起跑線的狂熱,還有就是攀比情緒的驅使。
家長火拼“暑假經濟”,不僅是一個花錢如流水,加重家庭負擔的問題,更讓原本屬于孩子的快樂暑假變了味。一到暑假,很多孩子就被塞進各類補習班、培訓班、輔導班,身心疲憊可想而知。可憐的孩子,平時上學就早起晚睡,一刻都得不到放松,好不容易盼到放暑假,又要被迫“加班”,苦也!
為了補償孩子的辛苦付出,家長有求必應,玩具、手機、電腦,孩子要啥買啥,郊區游、國內游、修學游,哪條線路熱帶孩子去哪兒,這不僅不利于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還會在他們心中種下攀比的種子,于成長大大有害。
“燒錢”的暑假該降降溫了,長長的“暑期賬單” 透支的不僅是家長的錢包,還有孩子的童年,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錢買到,但是再多的錢也換不來童趣、童真。作為家長,作為成年人,不能看別人家的孩子一放暑假就被送去“上班”,或者坐上飛機“修學游”,立馬就坐不住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被落下,緊跟其后,加入其中。
一定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錢都花得物有所值,尤其在孩子學習方面,肯定不是花錢越多回報越大,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倒是不少富家子弟的學業一塌糊涂,而一些出身貧寒的孩子,通過自身努力學有所成。不管是“富爸爸”或是“窮爸爸”,都請你們理智一些,別用自己的狂熱、虛榮、盲從綁架孩子的暑假。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