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灘”,如今“干凈灘”------
大西北網訊 雁南街道均家灘路上,來往汽車不停穿梭,汽車駛過不見灰塵揚起,也沒行人用手掩鼻。噴撒過水的路上濕潤清爽。走入小巷地上看不到紙屑煙頭,間隔幾米就有醒目的藍色垃圾桶。隨意走進小巷旁邊一家居民院落,只見地上掃得干干凈凈。一位40多歲的女房東正用抹布擦拭樓梯欄桿。一間屋門開啟走出一位男青年,他將手中一個裝紙屑的塑料袋扔到院中垃圾桶。漫步在這樣環境,記者感到心清氣爽!可誰能想到,3個月前同樣還是還片地方環境卻差強人意。
4月10日10時許,雁灘環衛市政管理所辦公室內,一名工作人員開啟電視,畫面中出現均家灘村社區原來面貌。均家灘路上汽車駛過,一股煙塵隨之浮起。小巷內隨處可見成堆的垃圾。人們穿越行走不時掩鼻,臉上表情顯得惆悵無奈。鏡頭一轉,小巷墻上拉起紅色宣傳條幅,貼上藍、黃顏色的宣傳單,這些宣傳文明的條幅、宣傳單,吸引了不少居民停下腳步觀看。
“電視畫面是均家灘村社區原面貌和整治前宣傳的鏡頭。” 雁灘環衛所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經過3個月“垃圾不落地”整治行動,均家灘村社區環境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垃圾基本達到規范管理和收集,居民、包括外來人員的環境意識、衛生習慣、創衛參與度均有了很大提高。二次揚塵和低空面源污染治理也取得明顯效果,目前,均家灘“垃圾不落地”工作基本完成,他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并逐步將“垃圾不落地”工作推廣雁灘其他城中村。
說起開展“垃圾不落地”工作初衷,這位負責人說,雁灘有城鄉結合和涉農區域,環境臟亂差現象比較突出。城中村有12個,占到城關區城中村總數的48%。加之雁灘市場云集,外來人口集中,環衛意識、衛生習慣相對較差。同時,由于歷史形成的規劃建設滯后、無序建設、違章建筑多,致使坡頭空地、村前屋后、街巷兩側自然堆積垃圾問題嚴重,這使得市容環境治理難度相當大。衛生死角久治不絕,反彈現象嚴重。為此,雁灘環衛所利用兩個月時間,深入調查研究區域衛生臟亂差產生原因,在與轄區街道管理部門、社區工作人員及居民交談中,了解到他們有改善生活環境的迫切愿望。這極大地堅定了環衛所治理臟亂差的信心,并制定了“垃圾不落地”的具體整治方案。
雁灘12個城中村中哪個先行試點更適合?為此,他們動了不少心思。后依據衛生死角、垃圾堆積、市場分布、租住人員等情況,綜合平衡后確定均家灘作為試點。2014年1月確定工作目標后,他們先后與雁南街道、均家灘村社區及居民進行了廣泛接觸,了解征求了他們建議,最終形成“先行試點、逐步推進、總結經驗、鞏固優化”方針,并與1月15日正式開始啟動方案。他們先后印發《通告》、《倡議書》3000份,組織10名工作人員深入500多戶居民家中散發,同時配合制作了50張圖文并茂宣傳版懸掛轄區,以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目的。期間,還巡回宣傳1000多次。
整治行動前,環衛所利用三天時間出動180人次、車輛18輛次,集中清運均家灘歷年堆積垃圾,同時還清理衛生死角、臟源點18處,拉運垃圾60噸。之后,環衛所聯合雁北街道,均家灘村社區,整合現有管理資源,利用街道網格化管理員、居民管理員和所內清掃保潔員共同組成監管隊伍,分組包干、劃片負責,督促居民將垃圾入箱。并按照實際情況,確定早晨7時至9時中午12時至14時、晚上17時30分至20時為垃圾集中回收時間。同時配備10名工作人員13名環衛員工、兩輛袋裝車、兩輛勾臂車,放置13個垃圾箱、54個收集桶、確保每天16噸生活垃圾的收集。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