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群眾臉上有笑容我們就知足了”
“喂,你是李醫生嗎?”轄區盲人按摩所辦理小額貸款一個手續還沒辦,南河新村社區就業專干婁巧玲、劉芬惦記著這事。6月27日早晨一上班,婁巧玲就給按摩所負責人打電話。可剛打過去對方就壓了電話。“婁姐,有事嗎?”隨后電話那頭傳來一名男子聲音。你趕快把手續辦了,我們就能為你推薦辦理貸款了!“時間長了彼此熟悉了,李醫生怕我打電話費錢,每次接電話都是這樣。” 婁巧玲欣慰笑道。
婁巧玲向記者介紹,南河新村社區服務對象基本都是城市居民,但轄區有少數居民失業,而且還有吃低保的困難家庭。社區就業專干主要服務這些人員。有了工作崗位家庭生活就有了保障,這些居民臉上就會露出笑容,經過她們辛勤付出南河新村社區再就業率達到96%以上。
失業人員基本都是40、50人員,年齡偏大、又無特長是他們再就業的最大障礙。而困難家庭主婦就業除了這些障礙外,身體不好、照顧老小生活等具體障礙使得再就業難上加難。去年10月轄區低保戶李霞來到社區,她想貸款創辦小企業。可婁巧玲、劉芬非常清楚李霞情況:孩子上大學她和老公有病吃低保。并且,沒有一點創業本錢,且李霞和老公也沒什么特長。說白了她不具備創業的基本要求。
婁巧玲、劉芬婉轉講了創業艱難后,李霞明白了道理要求找份工作。她們兩人在附近找了個貼壁紙的活,可老板看到李霞身體單薄搖了搖頭。她們又在轄區火鍋店找了份勤雜工,一星期后由于無法照顧老人李霞辭職了。后來她們又給李霞找了份保潔崗位,可時間不長因身體原因李霞回到家里。婁巧玲、劉芬分析后認為,李霞實際情況不適合外出工作,只能給她找份能在家干活掙錢、又能鍛煉身體的活,可找這樣的活談何容易!后社區開辦十字繡培訓班,她們將李霞介紹進來。一月后李霞就能居家就業,既不影響給孩子做飯,還能靠十字繡獲得一定收入。
轄區另一家低保戶單秀英40多歲,以前當過工人,下崗后干過服務員賣過菜,以后還自個開過一家小商店,后因種種因素都沒干下去。去年初單秀英到社區要求找份工作,考慮她平時要操持家務,社區就近在一家豆腐坊找了個崗位。一星期后因視力原因無法勝任。后社區又介紹了幾個工作,都由于一些原因讓她放棄。單秀英家庭困難,可適合她的崗位確實不好找!婁巧玲、劉芬把這事記在心上。去年春節后社區缺少一名樓院長,單秀英是小區老住戶居民情況熟悉,且她為人熱情有高中文化程度。婁巧玲、劉芬向社區領導推薦了單秀英。正如她們所料單秀英干得非常出色,她負責轄區462戶居民服務。由于入戶勤、情況明社區需什么資料她脫口就能說出。當年被社區評為優秀樓院長,而她也因此每月能收入八九百元,使家庭生活有了明顯改善。“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每當看到困難戶臉上露出笑容我們心里就特別高興!” 婁巧玲、劉芬說道。
(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ya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