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蘇小姐由于嫌4兆寬帶網速慢,便在今年3月9日花2100元錢,購買了包月的6兆寬帶。然而,錢花出去半年多了,至今網速都沒有快起來。近日,不少人投訴花了更多的錢買了更快的寬帶,但網速卻并沒有真的快起來。有關報告指出,國內超半數用戶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中國的寬帶是“假寬帶”。(10月8日《新京報》)
假寬帶盛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都在使用假寬帶”,這是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調查結果。一方面收費虛高,另一方面網速奇慢,甚至大范圍存在假寬帶現象,這對用戶來說是極為悲催的灰色現實。假寬帶大行其道,這是對消費者權益的折損,也是對法律的輕視。
遺憾的是,盡管假寬帶屢屢招致民怨,但一直橫亙不去。究其因,相關運營商有著“任你滔滔,我自藐藐”的壟斷底氣。去年,國家發改委針對電信、聯通寬帶接入反壟斷調查案,眾望所歸,坊間叫好,稱之為“反壟斷第一案”,帶給了人們樂觀和冀望,但后來不了了之,讓人倍感遺憾。很顯然,監管部門有必要從過去價格監管向反價格壟斷升級,并依法打擊壟斷行為。這不僅是履行職責之舉,也是捍衛法律尊嚴之必須,畢竟《反壟斷法》該施展威力了。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