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月14日電 “人人都想上電視,人人又怕上電視”。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在縣電視臺設立了“作風建設曝光臺”,把話筒交給群眾,把鏡頭對準干部。借輿論監(jiān)督之力糾正“四風”,一年來,瓜州縣機關、干部作風明顯改進。
對準百姓煩心事:倒逼干部改作風
屋里漏水、院里坑洼,幾個月前秀水小區(qū)住戶姚存林總為這些事鬧心。秀水小區(qū)建于上世紀90年代,防水層、院內(nèi)地坪等破損嚴重。2014年,政府出資80%改造秀水小區(qū)。
然而,這件惠民事卻成了擾民事。姚存林說:“工程拖拖拉拉幾個月,眼看天氣冷了,挖開的地面還沒修好。大家找了好幾個部門,都沒個準信兒。”
瓜州縣廣播電視臺在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在“作風建設曝光臺”就老舊小區(qū)“蝸速”改造進行了兩次報道。
“老百姓去找,相關部門沒人出面。縣委、縣政府就得出來問問這些部門的干部。”瓜州縣紀委書記高生榮說。
縣委、縣紀委對住建局、房管局、規(guī)劃局等部門的7名領導進行了約談。一周內(nèi),各部門給出了治理方案。一周后,相關領導做出公開承諾。11月,工程完工。
?。玻埃保茨辏痹缕?,瓜州縣廣播電視臺關注與百姓生活關聯(lián)緊密、反映部門“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事件,先后設置“新年新作風”、“作風建設曝光臺”等欄目。其中,“作風建設曝光臺”制作了“污水外溢誰來管”、“人行道上的‘陷阱’”等32期節(jié)目。
“曝光臺一播完,最短的兩三天就能把事辦妥。”淵泉鎮(zhèn)郵電巷社區(qū)的劉艷花說。
主政者“撐腰”曝光臺:問題面前“無人情”
剛開始做“作風建設曝光臺”時,記者程勇最擔心的是“惹人”。
瓜州縣總?cè)丝诓蛔悖保等f,很多干部生于斯長于斯,關系網(wǎng)絡交錯。“節(jié)目播出去,掛著自己的名字,怕會得罪人。”程勇說。
“惹人”的壓力不僅在記者層面,也在電視臺領導層面。瓜州縣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魏培賢說:“有次我們曝光了一個推諉責任的部門。部門領導和我從小一起長大,他來找我說情。我說這得公事公辦,最后鬧得很不愉快。”
給媒體“撐腰”的是態(tài)度堅決的瓜州縣主政者。瓜州縣將“作風建設曝光臺”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堅持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等原則,建立起“發(fā)現(xiàn)問題——公開曝光——領導約談——公開承諾——整改落實——跟蹤回訪”的運行模式。
節(jié)目播出一段時間后,電視臺還因為“手下留情”受到了批評??h委書記馬世林說:“咋能只報事不報人?事背后是人的問題、是作風問題,反映出的是干部的不作為、慢作為。”
一手曝光,一手約談。通過雙向傳導壓力,瓜州縣干部感受到了轉(zhuǎn)變作風的迫切性。被曝光后,瓜州縣房產(chǎn)管理局局長趙生云感慨道:“現(xiàn)在真切地感受到,工作要是做不好,面臨的壓力更大。”
把話筒交給群眾:豐富干部評價標準
基層的社會矛盾最突出,基層群眾訴苦無門的情況普遍存在。部門間相互推諉使百姓產(chǎn)生“說不說一個樣”、“反映也白反映”的印象。
瓜州縣“把話筒交給群眾、把鏡頭對準干部”的嘗試,既為群眾解決了懸而未決之題,也以此倒逼干部轉(zhuǎn)變作風。
高生榮說,“作風建設曝光臺”使干部評價標準多元化。“以前對干部的評價主要來自組織,曝光臺把話語權還給了群眾。有沒有讓老百姓滿意、能不能讓老百姓享受發(fā)展的紅利,成為考察干部的一個重要指標。”
據(jù)了解,被曝光約談、給予效能告誡的領導干部將被取消當年評優(yōu)資格。2014年,4個部門的領導因此無緣評優(yōu)。(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