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民樂訊(通訊員王鵬 金振光)森林是綠色與生態的象征,綠色是大自然醉人的底色,也是“河西走廊南大門”民樂縣活力的象征。祁連山下,道路兩側,田野村莊,城市巷道......無不綠意盎然,行走在民樂的每一個角落,仿佛置身于一幅林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林相依的美麗畫卷,人們盡情享受著森林的氣息,感受著生命與生態共存的美好。

海潮壩風光 吳開春 攝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民樂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立足祁連山生態功能區定位,加快構建森林網絡體系、森林健康體系、生態福利體系、生態文化體系,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厚植綠色發展底色,持續擦亮民樂生態文明靚麗名片,推動民樂縣經濟社會實現了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審時度勢全方位凝聚“創森”工作強大合力
民樂縣地處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歷史文化沉淀深厚,史有“河西走廊南大門”之稱,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縣境內自然風光唯美大氣,田園綠洲、高山草原、原始森林、冰川雪峰等高原生態景觀從北到南依次呈現。
近年來,民樂縣在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生態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研究制定《民樂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動員會,明確創建工作重點、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健全組織體系,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組建創建工作專班,落實創建舉措,壓牢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創建任務全面落實。同時,把創建森林城市建設任務納入目標責任制,全面壓實創建責任,完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推進的責任體系,建立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做到責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縣、鎮和有關部門把森林城市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創建森林城市建設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年度目標,實行年度考核,確保全縣森林城市建設任務按期完成。

民樂公園 宋軒攝
科學規劃高標準引領“創森”工作持續推進
民樂縣堅持規劃引領,主動將森林城市創建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著力構建“一屏一帶一廊一城”生態功能區,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編制《民樂縣造林綠化空間規劃》《民樂縣森林城市建設規劃》,通盤考慮廊道綠化、城市綠化、村鎮綠化、農田林網、荒山荒地綠化,讓森林城市創建有規可循、有章可依,推動綠化工作和全縣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該縣還對照森林網絡、森林健康、生態福利、生態文化、組織管理5個方面33項創建指標,對本區域內行政村公共綠地、休閑公園、綠化覆蓋率等各項指標進行摸底調查,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時間進度表”和“問題+建議+解決方案”工作機制,全力補齊短板弱項。今年,全縣共爭引實施國土綠化示范試點、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等5項重點生態項目,完成營造林4.7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18萬畝,退化林修復2.43萬畝,森林撫育0.3萬畝,封山育林1.87萬畝。目前,各項綠化工程已完成作業設計、招投標等手續,正在進行土方工程和輸水管網架設。
為了確保創建森林城市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該縣積極健全管護體系,嚴格落實封山封灘禁牧,加強有害生物監測和防治,堅決依法打擊亂砍濫伐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林草資源可持續發展。全面推行林長制,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調、源頭治理、全域覆蓋、保護有力的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強化重點區域、重要節點排查監控,加強警示教育,增強群眾防火意識,全面消除火災隱患,加強森林火險預警系統和信息管理建設,努力保護綠化成果,確保林草資源安全。

民樂縣城航拍 趙建軍 攝
加強宣傳廣覆蓋推動“創森”工作深入人心
“創國家森林城市,建生態文明家園”“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一條條醒目的創建森林城市宣傳標語在民樂縣隨處可見。該縣充分結合本地實際,精心組織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的創建森林城市濃厚氛圍,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森林城市的良好局面。

醉美村莊 曹芬華 攝影
民樂縣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安排,扎實做好與市級部門的對接銜接、兄弟縣區的聯動配合,進一步強化信息共享、互學互鑒、協同共治。通過廣播電視、新民樂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多種宣傳平臺,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報道,大力宣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目的意義和工作措施,提高公眾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全民參與、全社會動員、全方位推進的良好創建氛圍。通過加強宣傳工作,傳播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全面提高公眾自覺植綠、護綠、愛綠的意識,不斷提高公眾參與創建森林城市的積極性與自豪感,大力營造“人人參與創建,共建森林城市”的氛圍,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森林城市的建設者、守護者和受益者。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