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中秋前三天初登崆峒山,山路彎彎,煙雨綿綿;十年后五一前三天再登崆峒山,纜車飛渡,陽光燦爛。歸來有做賦之意,2013年4月30日21點09臨屏,5月1日0點00最后一個字敲成,然后酣然入眠,原名《平涼崆峒山賦》。全文共分10段,寓意“十全十美”,每段36個字,暗含“四九”(事就),共360字,加標題和作者姓名九個字,共369個字,與導游詞中“上天梯”共369個臺階完全吻合,也體現了對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家家幸福美滿,人人健康長久的良好祝愿!-----題記
六盤余脈兮隴右名山,西接昆侖兮東望長安;
山川險阻兮控扼五原,高嶺崆峒兮雄視三關。
林壑優美兮古木參天,鬼斧神工兮怪石巉巖;
奇險靈秀兮飛瀑鳴潭,山環水抱兮宛若江南。
四季分明兮寒暑易遷,九宮八臺兮別有洞天;
云海飄渺兮百花絢爛,十二美景兮天下奇觀;
歷史悠久兮香火綿延,黃帝問道兮女媧補天;
玄鶴出洞兮廣成煉丹,仰觀北斗兮俯看塵寰。
秦皇漢武兮一統中原,效法黃帝兮西巡封禪;
司馬杜甫兮感慨萬端,史家絕唱兮不朽詩篇。
唐興禪院兮明修道觀,建筑奇偉兮風格炯然;
三教盛行兮互通互聯,和睦相處兮千古美談。
三豐歸隱兮脫俗超凡,無心名利兮不畏皇權;
成祖求賢兮極致恭謙,御制香書兮久仰真仙。
華山論劍兮逐鹿中原,崆峒武術兮名不虛傳;
修生養性兮頤養天年,強身健體兮道法自然。
今日崆峒兮舊貌新顏,國家名片兮生態樂園;
崆峒古鎮兮氣象萬千,旅游度假兮避暑休閑。
青云直上兮纜車飛旋,好人好夢兮合家同歡;
風調雨順兮國泰民安,偉大復興兮中國夢圓!
注釋:
相傳天下崆峒有五,以有玄鶴出沒者為真。平涼崆峒山因常有玄鶴棲息出沒,故當名副其實。比較著名的還有河南汝州崆峒山和廣東陽春崆峒山。平涼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崆峒山距西安不過300多公里。作為13個朝代王都的古長安,前后一千多年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崆峒山一帶無疑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宋人鄭文寶在《蕭關議》中指出“高嶺崆峒,山川險阻,雄視三關,控扼五原。”這也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頻頻光臨崆峒山的另一個原因。
崆峒不老道長存!
汪少潭
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涼市,是我國道教名山之一,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
與平涼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因為理發。那時候,我對“平涼”并沒有什么概念,只知道平涼屬隴東,與慶陽并稱平慶,是聞名全國的“隴東糧倉”。但這“第一次”,卻與“糧倉”沒有半點關系。
從小到大,理發都是我的頭等大事。
我的頭發又粗又硬,以前用手推子,理一次發,師傅要修理兩三次工具;后來有了電推子,一般要換兩三個。
一般的理發店,師傅第二次見我就已經面露難色,所以基本上不去第三次的??赡俏恍煾挡灰粯樱麖牟槐г?,也格外認真。
一次閑談,得知他是平涼人,于是對平涼人格外充滿了好感。同樣,對平涼也就格外充滿了好感。
現在想來,“人人都是投資環境”這句話還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里面有“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道的關鍵,在于修,更在于悟!
第一次上崆峒山時,我曾有幸與一位道長巧遇“黃帝問道處”,據這位道長講,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崆峒山傳統的廟會日,屆時山中香客游人絡繹不絕,道長還告訴我,我們現在所站立的位置,正是著名的“黃帝問道處。
由于當天秋雨綿綿,云霧繚繞,所以刻有“黃帝問道處”幾個大字的石碑幾乎看不清了。臨別時,道長特意囑咐我注意安全,并簡要的介紹了山中一些主要的名勝,如月石峽、羽仙峰、定心峰、繡球峰、千大崖、插香臺、棋盤嶺、歸云洞、玄鶴洞、玉女洞、青龍洞、黃龍泉、丹梯崖等的分布情況。
原來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余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
秦、漢時期,山上始有廟宇建筑;魏、晉、南北朝期間,山中道教興盛,宮觀遍布;唐宋之際,山中大多道教宮觀廟宇毀于兵火;元代開始重新修建;明萬歷年間(1573—1620),仿湖北武當山規制,大興土木,廣建道觀,時修道教宮觀廟宇及亭臺樓閣等建筑四十二座,總稱八臺(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天臺、靈龜臺、八仙臺)、九宮(紫霄宮、飛升宮、五龍宮、遇真宮、老營宮、太和宮、王母宮、靜慶宮、詢道宮)、十二院等;清同治年間(1862—1874),再次毀于兵火,后又重建,規模與數量均不如前代所建之盛。現僅存《重修問道呂碑記》和太和宮、寶塔、盤龍石柱等建筑與文物。據載宋代宋披云、元代賀志真、明代張三豐等許多著名道士均曾于山中修真養性。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流才俊。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書“崆峒山”三個大字;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國家名片,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隍城、彈箏峽、塔院和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是我省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和嘉峪關城樓后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第4套地方題材的特種郵票;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后來我們談到了日常生活和修行,道長說,道士的生活十分簡樸,練武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等武術流派馳名華夏。我想,這也許這正是后來一代武俠大師金庸先生踏上崆峒山的主要原因吧。而大師在2005年題寫的“崆峒武術,威峙西陲”八個大字,如今也永遠佇立在《倚天屠龍記》中那傳奇武功崆峒派的故鄉。2015年8月2日,首屆平涼(國際)崆峒武術節引來八方豪俠、四方刀客。峨嵋、武當、青城三大武林宗派聞風而動,太極、形意、南拳、北腿齊聚崆峒。天下愛好武術的人相聚在崆峒山下,涇水河畔,天地之中盡展武術之鄉的魅力。當然,這是后話。
那時候,我的道教知識非常貧乏,但在“黃帝問道處的巧合,讓我猶如醍醐灌頂,特別是那位道士的一句話,讓我沒齒難忘。他說:“全真道士一般是不下山的,所以那些滿大街為人祈福算卦消災解難的,壓根就不是道士。”還有,我萬萬沒想到自己這一問,就“問”了足足有一個多小時!
這還不算,接下來更巧合的是,在一座高塔頂上,我看到了一顆挺拔的大樹。那似乎是一棵松樹。我先前也見過塔頂長草的,長樹還能夠長這么大,絕對是第一次見到。
我忽然覺得,原來這棵松樹,與那位理發師居然異曲同工,都在展示自己的“頂上功夫”!
塔下便是禪院。
我進到院中時,和尚們剛剛誦經完畢。其中一個年輕的胖和尚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便和他攀談起來。他是佛學院畢業,屬于“管理層”,(請原諒我當時的佛教知識同樣少得可憐),比起道長的干練與矍鑠,胖和尚顯然沒有他那種仙風道骨和世外高人的感覺??墒撬让忌颇?,而且還有幾分稚氣,看樣子年齡比自己還小。
他不是孤兒,有爹有媽還有弟弟妹妹。論家庭條件,也不是當地最貧苦的。可是,他年紀輕輕就出來做了和尚。
一開始,我只是請教了一些基本的問題,后來還談到中國的書畫,有好幾次想問出家的原因,卻始終沒有好意思開口。
俗話說,人各有志。
也許,“隔斷塵寰云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是對他遁入空門最好的解釋。是啊,“佛在我心佛即我,我遵佛行我亦佛!”這難道不是自己追求的另一種境界嗎?
因為當天雨比較大,我是乘出租車上山的,從禪院出來,不敢久留,于是匆匆下山。
師傅為了不掃我的興,在車里睡著了。
我沒好意思打攪,買了一張游覽圖和一本小冊子。游覽圖很別致,印在白手絹上,十分漂亮。我折好后小心翼翼地裝進口袋。于是站在屋檐下看小冊子里的平涼簡介。上面寫道:
平涼市位于甘肅省東部,地處陜、甘、寧三?。▍^)交匯處,橫跨隴山(關山),東鄰陜西咸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陜西寶雞、甘肅天水,北倚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陵,是甘肅東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東部省區產業轉移與開放開發的“東大門”。全市轄涇川、靈臺、崇信、華亭、莊浪、靜寧6縣和崆峒區,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3.02萬人,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3%。平涼位于西安、蘭州、銀川三大省會城市幾何中心,是古“絲綢之路”北線東端之重鎮,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平涼不僅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公路樞紐,也是歐亞大陸橋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轉站,312國道橫穿全境,寶中鐵路縱貫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國道、省道為主干,縣鄉道路為支線的公路網絡。隨著平定高速、銀武高速、西平鐵路、天平鐵路的陸續建設,平涼將成為貫通西蘭銀三條高速、三條鐵路的重要交通樞紐。如今,平涼已經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果蔬無公害十強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國最具發展潛力金融生態示范城市。
資料顯示:平涼市境內有主要人文、自然景觀100多處,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5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評為“中國顧客十大滿意風景區”和“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崆峒道源勝地旅游區、涇川西王母朝覲旅游區、古靈臺商周文化和皇甫謐針灸文化旅游區、靜寧成紀文化及農業觀光旅游區、莊浪云崖寺人文自然及梯田建設生態旅游區、華亭蓮花臺人文自然及關山森林生態旅游區、崇信五龍山人文自然民俗旅游區風景綺麗、獨具特色。
登山遇雨,本來非常難得,但我不能觀崆峒全貌,卻總有幾分遺憾!等看完資料,不快一掃而光。
平涼屬鄂爾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層最厚地段,是鄂爾多斯盆地能源綜合利用重點市。市內華亭煤田為甘肅第一大煤田、全國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儲量35.75億噸,占全省探明儲量的54%,不僅是優質的動力用煤,也是目前全國最好的氣化用煤。全市現有規模以上煤炭生產企業18戶,礦井31對,年設計生產能力2200萬噸以上;發電公司3個,總裝機容量154萬千瓦。2008年,全市原煤產量2014萬噸,發電量93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省總量的二分之一強和近六分之一,以煤電產業為支撐的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
平涼是全國蘋果優勢產區和最佳適生區,“平涼金果”遠銷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和東南亞、俄羅斯及港澳地區。靜寧縣目前已經是全國蘋果出口基地,五個縣(區)被國家列入“名優特經濟林示范縣”,兩個縣獲得“中國蘋果之鄉”、“中國紅富士之鄉”稱號,獲得全國第一個蘋果類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中國良好農業規范(GAP)示范基地認證,特供2008年北京奧運會。蔬菜種植面積62.9萬畝。建有規模果品加工企業20多家,加工能力35萬噸。
平涼是中國西北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和皮毛集散地,年肉牛飼養量97.4萬頭,出欄33.5萬頭,居甘肅農區之首。建有景興10萬頭肉牛精細加工廠、西開牧業5萬頭屠宰線、百興集團福利制革廠、凱灃出口牛肉罐頭加工廠、旭康牛肉食品生產廠等一批龍頭加工企業,牛皮加工能力100萬張,草產品加工能力10萬噸。成功注冊全國第一件活牛證明商標——“平涼紅牛”,牛肉、皮革、熟肉制品、骨制品等銷售全國市場,活牛及牛肉出口國外地區。
根據甘肅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意見》,平涼市以城市提質擴容為重點,加快人口和產業集中步伐,重點發展煤電化、能源密集型產業、裝備制造、新型建材、新材料、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旅游等產業,建設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文化旅游名城、綠色能源城、宜居園林城,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2015年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0.5%以上;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9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50%。
這是一幅怎樣壯麗的圖畫啊!
我邊看邊出神,司機師傅醒啦,他趕緊打著傘到屋檐下來接我。
路上師傅談到自己是回族,我有順便請教了一些伊斯蘭教方面的問題。師傅不厭其煩的給我做了解答。
我們還談到了回民人口。我原以為,僅從平涼市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來看,這里的回民人口至少占到三分之一,可是資料顯示尚不足十分之一,這是我同樣沒有想到的。
可是,有一點我想到了,那就是不管是道教、佛教,還是伊斯蘭教,在勸人勤勉、節儉、守貞、向善、克己、助人等方面卻是驚人的相似!
我忽然明白,為什么會在道教第一山上,禪院與道觀并存;為什么會在佛道千年不衰的崆峒區,不經意間就能夠看到造型各異、氣勢宏偉的清真寺;為什么我一個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人,卻和老道長、年輕的胖和尚、中年回族司機之間能夠坦誠相見?
“尊重差別,相互妥協,各得其所,合作共榮。”
我畢生追求的理想,現在想來,這難道不正是對對平涼、崆峒山最好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