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店里包裝精美的大棗無人問津
大西北網2月5日訊 白銀市景泰縣五佛鄉地處黃河之濱,濕潤的氣候條件,充足的光照時間,使這里不僅變成當地著名的“魚米之鄉”,而且也發展成為全縣乃至白銀最大的大棗種植基地,全鄉棗樹種植面積3萬畝,人均達到2畝。然而記者在采訪時發現,2014年迎來紅棗大豐收的棗農們,卻在2015年新年之際遭遇了有史以來的銷售“最冷”季。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干棗價格一路低迷,與2013年相比,每斤下降0.5元到1元左右。
A
銷售旺季棗市冷清
近日,記者來到五佛鄉采訪時發現,年關將近應該是干棗的銷售旺季,但與往年那種大棗收購或者交易的火熱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當地幾家合作社和銷售點卻很少能見到外地商販收購五佛大棗或裝車發貨的蹤影。
來自外鄉的馮經理在五佛鄉興水村規模最大的一家紅棗交易市場租賃商鋪經營著一家大棗合作社,已在五佛鄉收購大棗有10年之久。在他的店里,碼放著一地的一人多高的各種禮包包裝的干棗,但鮮有人來問津。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用電話四處聯系著買家。馮經理并不擔心銷路,他擔心的只是價格。“我掙的是毛毛錢,銷量大,利潤自然就會多起來。”馮經理說。說起今年的棗價,馮經理一個勁地搖頭,“有一段時期,干棗收購價甚至和剛下來的青棗一個價,一斤1.6元至1.8元,最好的價格也就是2元一斤。”
B
紅棗豐收棗農賤賣
據當地棗農反映,由于2014年少了陰雨連綿的干擾,五佛鄉的紅棗迎來了一個豐收期,畝均產量比2013年增加了三分之二左右。然而紅棗豐收了,但棗農的收入卻與2013年持平。受市場波動影響,今年干棗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5元到1元左右。面對一路走跌的棗市行情,許多棗農不得不低價就地拋售賤賣。
“今年的行情不好,干棗一開始一斤才賣1塊多,最好的價格也就2元。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都是靠大棗,價格低迷,但不出手也不現實。”興水村棗農李大媽說。劉大姐家的棗園有300畝。盡管棗子有市無價,但她還是想盡辦法將幾十萬斤大棗廉價賣了出去。“現在都快年關了,大家根本不敢囤貨,到年后就更不好賣了。”劉大姐說。
C
銷售單一價格遇冷
五佛鄉黨委書記徐東介紹說,2014年,五佛鄉紅棗總產值達到1.15億元,占全鄉農業總產值的60%,刷新了2013年1.07億元的記錄。五佛包括黃河對岸的靖遠縣雙龍、石門兩鄉的部分紅棗銷售都主要靠外來商販和本地二十多家紅棗專業合作社收購外銷。他認為,這和當地傳統大棗的品質、銷售信息不暢、缺乏棗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以及部分合作社與外地商販共謀殺價壓價等因素有關。為此,鄉上近幾年來想辦法引進了品質較為好的駿棗等新品種,引導棗農嫁接,目前已改良品種5200畝,爭取到2020年實現全鄉紅棗品種改良全覆蓋。與此同時,鄉上還吸引了幾家棗品加工企業落戶,以期提高本土大棗消化吸收能力,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還有很大差距。
D
外棗入侵本土失守
為了爭取賣個好價錢,部分棗農開始把大棗拉到周邊市縣甚至是寧夏、新疆以及南方等地銷售。然而,高昂的運輸費用以及時尚的禮盒包裝成本,無疑讓景泰大棗舉步維艱。“今年棗市的行情和新疆大棗大量上市有關。”近年來一直在外銷售景泰大棗的小張糾結地說,“由于新疆運輸通暢,產量劇增,沖擊到了各地的紅棗價格,有的售價甚至突破了10元底線。而新疆大棗以前最低的批發價都在20元左右。”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