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城墻多處出現垮塌

城墻頂上的裂縫在加劇
大西北網11月21日訊 11月15日,白銀市景泰縣發生4.7級地震,造成該縣寺灘、正路、喜泉、中泉等4個鄉鎮受災,部分民房出現裂縫,其中位于寺灘鄉境內的國保單位永泰龜城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部分墻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險情。11月20日記者獲悉,白銀市及景泰縣兩級文物部門已將此次因地震造成的險情緊急上報省文物局,申請專家對地震造成的損失進行進一步評估,以確保后續搶險加固工程的進行。
舊傷未去又添新傷
據了解,今年7月份,因連降大雨,排水不暢,造成永泰龜城城址的北甕城向東城墻出現兩處裂縫,裂縫寬約5-7厘米,從城墻頂部向根部貫通,兩處裂縫呈外八字形,一條裂縫在北城墻甕城東端處,另一條在北城墻甕城東端向東約35米處。兩條裂縫在城墻外沿間距約有35米,在城墻內沿間距約有25米。
此次景泰4.7級地震又造成龜城北墻體和東墻體都出現險情,在原有裂隙的基礎上又出現開裂擴大和局部垮塌情況的發生,墻體受損進一步加劇。其中,城墻東端有30多米的墻體整體向外傾斜,貫通裂縫達50-60厘米;東甕城北墻墻面有15-20平方米的垮塌,厚度達40厘米;南城門通道貫通裂縫寬2厘米、長10米左右。
“要不是有些墻體靠鋼絲加固或木板支撐,很可能還會出現倒塌情況。”景泰縣文廣局的一位負責人說。從去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就批準實施永泰城址東城墻搶險加固工程,進入冬季后,因氣候條件不允許目前已暫停施工。“已完成維修的部分墻體沒有發生新的險情。永泰小學是木結構的,影響也不大。”
緊急上報申請評估
據景泰縣文廣局人員介紹,15日地震發生后,白銀市、縣兩級文物部門就趕赴永泰龜城,對受損情況進行了實地勘察,并將結果逐級做了上報。根據縣上文物部門現有的技術條件和調查情況,他們也僅僅對龜城受損墻體維修所需要的土方、運費等做了初步的估算,資金至少大約在500萬元左右。由于永泰龜城是國保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他們只能上報上級文物部門,申請省上有關專家對地震造成的損失做進一步的評估。
白銀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根據省上領導關于做好核災救災工作的批示要求,該市文物部門在震后也立即行動,針對全市有強烈震感的縣區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全面細致的篩查。據統計,館藏文物方面,該市8家免費開放的博物館館藏文物沒有安全事故發生。野外文物方面,發現永泰城址的墻體裂隙在原有基礎上有開裂擴大和局部出現坍塌的情況。
該工作人員介紹說,景泰縣永泰城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國家文物局批準保護規劃編制立項。2013年7月,國家文物局批準實施永泰城址東城墻搶險加固工程。現已完成墻體夯土分析實驗,對東墻體加固維修200米。此次因地震造成未維修加固的墻體出現其他險情,他們已緊急上報省文物局,申請專家對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以確保后續工程的進展。
相關鏈接
永泰古城修筑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明政府為防御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的軍事要塞。由于整個城池形狀酷似烏龜,故名“龜城”。古城城圍周長1.7公里,高12米,城墻上有炮臺12座、城樓4座,城下有甕城、護城河,城南北兩側分別指向蘭州和長城方向建有綿延數十里的烽火臺。由于古城設計完備,被稱為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范之作。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