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上千盒精河枸杞,從新疆阿拉山口機場出發,歷經5000公里,飛行抵海南三亞,當天售罄。這讓精河縣農民王海英大喜過望。這位種了半輩子枸杞的果農,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家的枸杞鮮果能走出新疆,和干果一樣被端上天南地北的餐桌。

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精河縣所產枸杞肉厚多汁、甘甜可口,既可鮮果食用,又可干果銷售。然而采摘難、品控難,以及較遠的物流距離,成了“鮮果出天山”的障礙。同時,銷售渠道窄、覆蓋區域少、產品附加價值低、經營模式單一等現實問題,一度讓這一全國知名的特色農產品坐困天山。
在經歷了幾番“起落”后,“精河枸杞”終于迎來“蝶變新生”:不僅鮮果走出天山,產業化基礎也日漸強壯,實現了發展“可持續”,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源動力。
夯實產品化基礎 構建產業標準
2023年,京東云奔赴“中國枸杞之鄉”精河縣,就枸杞產業面臨的困境,與當地政府一起“把脈會診”。
“果品走出去,要抓住‘產品化’這個牛鼻子。”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副總裁徐偉光表示,靶向助力特色產業突圍,要解決的絕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暢通問題。對于精河枸杞而言,好吃是硬道理,而讓它從一地一隅的家鄉好物,變成各地消費者的“心頭好”,成為全國長期流通的商品,必然要歷經“產品化”的淬煉新生。

精河枸杞的獨特的口感、大小、長達5個月的果期、10萬畝的種植規模,都已具備了產品化的基礎。產品化,就意味著統一的標準化。
在這一思路下,精河縣枸杞協會從種植、采摘到加工、冷藏、物流運輸甚至產品包裝設計,都制定了嚴格的品控標準,為枸杞的集采集銷和全國消費者的便捷購買,奠定了品質基礎。
經過供應鏈品控和流程優化,枸杞鮮果遠程運輸的壞果率降低了30%,終于具備了“出門遠行”的條件。
為實現產銷協同,京東云為新疆精河縣建立了產業供銷平臺,實現了產銷兩端精準高效“直聯”,甫一上線,就為果農帶來了江蘇沿海集團 500噸的采購單。

線上,數智平臺為疆果開拓“云上高速”。線下,精河枸杞數智供應鏈的觸角,則延伸到了北京最大的“菜籃子”。2023年6月,在北京最大的生鮮批發市場新發地,精河枸杞以寄賣的形式,“試水”鮮果市場。2000盒枸杞,在短短數小時內銷售一空。在三亞的社區團購中,大量消費者表示要繼續追單。
來自大型農貿市場和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的第一手數據,催生了一份涵蓋精河枸杞痛點、市場前景、生鮮運輸、定價策略、品牌推廣等在內的詳實報告。這一報告為“疆果出天山”以及產業政策制定、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依據和“抓手”。
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
傳統電商助農,普遍存在下鄉易、助農難,有生意、無生態的問題。鄉村被壓縮在產業鏈最上游、利潤最薄弱的生產環節,向流通和加工環節難以突破,最終留在鄉村的收益十分有限。
在精河縣,京東云設計的“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服務路徑,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站在全供應鏈環節上,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共生。
在全面梳理了精河枸杞產區、產業、產品資源后,京東云為精河縣搭建了數字化營銷服務體系,一手拓銷路,一手建品牌,引入直播機構,線上開通京東特產館,線下對接大型市場、社區團購等渠道,助力特產“走得出”。與此同時,開展品牌營銷活動,叫響“精河枸杞”區域品牌,為第二產業發展聚攏人氣。今年9月初,精河縣的首個區域公共品牌單品“NFC枸杞鮮果原漿”上線,受到沿海城市上班族熱烈追捧。

通過深加工的形式,精河枸杞打破季節性束縛,變身為枸杞液、枸杞啤酒等“創新產品”。在產業協同平臺撮合下,2家龍頭企業,11家企業和25家合作社,攜手提升枸杞加工能力,對地方產業實施延鏈補鏈。
反哺一產,就要讓農民富起來。京東在精河占地300畝的智慧農場進一步規范種植資源、繁育、標準化基地,由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構建的智能農業管理體系,讓果園走向“云端”,實現“數智增收”。
產業結構的升級也帶來了上游鏈條的變化。精河縣八家戶是有名的“枸杞村”,在八家戶,以往杞農通過枸杞晾曬的方式進行銷售,費時費力。八家戶農九隊村民王海英說“以前都是賣曬干的枸杞,需要自己晾曬要操不少心。現在企業上門來收購鮮果,既不用我們來回奔波,利潤還比賣干果高。”
培育產業生態 疏通源頭活水
精河縣擁有獨特的優勢:擁有 200 多年悠久的枸杞栽培歷史,年均2700個小時的超長日照,這造就了其他地區枸杞無法比擬的品質。2012年,精河枸杞榮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2021年又被納入歐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2年,《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枸杞產業促進條例》出臺,精河縣還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為推動枸杞產業向全產業鏈發展。
在“延鏈補鏈”過程中,京東云立足城市數字經濟服務者的定位,以聚合生產、銷售、運營的數智供應鏈能力,協同精河縣農牧投公司,牽引上下游“雁陣”企業,拓寬市場資源和支持政策,實現收入、產業發展雙提升。

此外,京東云還在精河開展直播培訓,為當地輸送主播人才。退休警官董毅,3年前成立了“枸杞紅了”宣傳隊,利用閑暇時間,拍攝短視頻,義務宣傳精河枸杞,得知京東云在當地開展直播培訓的消息后,迅速組織了20人的培訓隊伍參與其中。他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精河枸杞才能構建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在“精河枸杞”公共品牌發布會上,天山果業和杞明星、精杞神三家精河本地枸杞企業,被授予了“精河枸杞”區域公共品牌使用權。這些企業表示,與京東攜手,讓他們由此前的“單打獨斗”走向協同發展,為枸杞產業的發展帶來強力支撐。
精河縣農業農村局農經中心主任王運海說,接下來,精河縣將進一步推進產業鏈協同進化,重點培育產業生態,把好品控質量,在加工溯源方面持續用力,持續打響精河枸杞品牌,為枸杞產業可持續發展疏通源頭活水。(巴金 趙春暉)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