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舍身救人英勇犧牲的西爾艾力·艾比、“最美鄉村教師”周麗娜、三次援疆施展仁醫仁術的張景輝、將5噸切糕捐往云南地震災區的阿迪力·買買提吐熱、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利益的李元敏、無私奉獻十六年的達爾汗其·蘇布特、親民愛民的好書記買買提·那買提、接過民族團結接力棒的馬丁別克·葉列西、無私奉獻暖人心的蘇玉琴,榮獲2014年度“感動新疆”十大人物榮譽稱號。

11月16日,2014年度“感動新疆”十大人物頒獎儀式在烏魯木齊舉行。
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學軍出席頒獎典禮并會見了獲獎人員,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厲。
李學軍說,他們的先進事跡很好地踐行了新疆精神,他們雖然來自基層不同的崗位、不同的民族,但是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一個中國夢,為了新疆的穩定、團結、和諧付出了很多努力,他們是新疆形象的代表者,也是現代文化的傳播者、倡導者和實踐者。
2014年度“感動新疆”人物評選活動旨在評選出自治區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杰出貢獻,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為社會公平正義、公益事業做出突出成績以及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平凡人物。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通過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明辦和各地州市推選出了近百名候選人。評選投票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有十余萬網友和群眾參與投票。
據了解,本次頒獎典禮首次推出了公益眾籌的理念,以公益奉獻的方式向社會公開招募,融合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呈現此次盛典。
每年,都有這樣一群人,感動著新疆,感動著我們,那些觸動人心弦的正能量總能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讓全社會的目光滿溢贊許的味道。
2014年11月16日,在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中,我們聆聽著2014“感動新疆”十大人物的先進事跡。一個又一個真實而鮮活的事例,詮釋了一個人對國家、對家鄉、對社會、對人民應該擔當的責任,解讀了人與人之間應該具有的樸素情感。
一輩子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故事讓在場觀眾深受感動,1968年春天,阿布列林和幾名同學去上海,返回哈密途中專程去了蘭考縣,那一年的蘭考之行,竟然影響了他一生。阿布列林一行6人每人出了1.5元,湊了9元錢買了一個花籃,邊走邊問,直奔焦裕祿陵墓獻上花籃,6名學生站在墓前一字排開,用維吾爾語翻唱《焦裕祿,毛主席的好學生》:“學習他,不為名不為利不為己;學習他,不怕艱苦不怕犧牲……”
46年來,阿布列林以焦裕祿作為人生坐標,不輟學習,積極踐行,讓焦裕祿精神在哈密發芽、開花、結果。“我要一輩子以焦裕祿為榜樣!”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46個春秋足以證明,他是焦裕祿精神的傳承者。從學習榜樣,到成為榜樣,他用一生的堅守,實現了自己許下的諾言。
48歲的周麗娜,2006年隨丈夫定居阿圖什。作為村子中唯一的漢族人,周麗娜開始教村里的孩子們說漢語,隨后被卡伊拉克小學特聘為臨時教師,她所帶的學生有13名考上區內新疆班,學生多次在阿圖什市、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各類比賽中獲獎。
周麗娜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托起了孩子們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麗情懷感染著學生,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學會“用知識改變命運”。周麗娜說:“為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我會一輩子呆在新疆。”
獲獎者講完自己的事跡后,現場的很多觀眾落淚了,在新疆大地上,他們的精神鼓舞我們一路向前。觀眾周義明說:“今天我特地帶著兒子來看這個頒獎典禮,希望讓我的孩子受到榜樣的影響,這些先進事跡傳播的正能量,讓我深受鼓舞,作為新疆人,我為他們感到自豪。”
李學軍說,他們的先進事跡很好地踐行了新疆精神,他們雖然來自基層不同的崗位、不同的民族,但是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一個中國夢,為了新疆的穩定、團結、和諧付出了很多努力,他們是新疆形象的代表者,也是現代文化的傳播者、倡導者和實踐者。
2014年度“感動新疆”人物評選活動旨在評選出自治區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杰出貢獻,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為社會公平正義、公益事業做出突出成績以及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平凡人物。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通過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明辦和各地州市推選出了近百名候選人。評選投票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有十余萬網友和群眾參與投票。
據了解,本次頒獎典禮首次推出了公益眾籌的理念,以公益奉獻的方式向社會公開招募,融合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呈現此次盛典。
每年,都有這樣一群人,感動著新疆,感動著我們,那些觸動人心弦的正能量總能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讓全社會的目光滿溢贊許的味道。
2014年11月16日,在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中,我們聆聽著2014“感動新疆”十大人物的先進事跡。一個又一個真實而鮮活的事例,詮釋了一個人對國家、對家鄉、對社會、對人民應該擔當的責任,解讀了人與人之間應該具有的樸素情感。
一輩子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故事讓在場觀眾深受感動,1968年春天,阿布列林和幾名同學去上海,返回哈密途中專程去了蘭考縣,那一年的蘭考之行,竟然影響了他一生。阿布列林一行6人每人出了1.5元,湊了9元錢買了一個花籃,邊走邊問,直奔焦裕祿陵墓獻上花籃,6名學生站在墓前一字排開,用維吾爾語翻唱《焦裕祿,毛主席的好學生》:“學習他,不為名不為利不為己;學習他,不怕艱苦不怕犧牲……”
46年來,阿布列林以焦裕祿作為人生坐標,不輟學習,積極踐行,讓焦裕祿精神在哈密發芽、開花、結果。“我要一輩子以焦裕祿為榜樣!”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46個春秋足以證明,他是焦裕祿精神的傳承者。從學習榜樣,到成為榜樣,他用一生的堅守,實現了自己許下的諾言。
48歲的周麗娜,2006年隨丈夫定居阿圖什。作為村子中唯一的漢族人,周麗娜開始教村里的孩子們說漢語,隨后被卡伊拉克小學特聘為臨時教師,她所帶的學生有13名考上區內新疆班,學生多次在阿圖什市、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各類比賽中獲獎。
周麗娜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托起了孩子們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麗情懷感染著學生,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學會“用知識改變命運”。周麗娜說:“為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我會一輩子呆在新疆。”
獲獎者講完自己的事跡后,現場的很多觀眾落淚了,在新疆大地上,他們的精神鼓舞我們一路向前。觀眾周義明說:“今天我特地帶著兒子來看這個頒獎典禮,希望讓我的孩子受到榜樣的影響,這些先進事跡傳播的正能量,讓我深受鼓舞,作為新疆人,我為他們感到自豪。”
2014年度“感動新疆”十大人物事跡簡介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輩子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維吾爾族,64歲,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1968年春天,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幾名同學去上海,返回哈密途中專程去了蘭考,那一年的蘭考之行,竟然影響了他一生。
下車后,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行6人每人出了1.5元,湊了9元錢買了一個花籃,邊走邊問,直奔焦裕祿陵墓獻上花籃,6名學生站在墓前一字排開,用維吾爾語翻唱《焦裕祿,毛主席的好學生》這首歌:“學習他,不為名不為利不為己;學習他,不怕艱苦不怕犧牲……”
46年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以焦裕祿作為人生坐標,不輟學習,積極踐行,讓焦裕祿精神在哈密發芽、開花、結果。“我要一輩子以焦裕祿為榜樣!”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46個春秋足以證明,他是焦裕祿精神的傳承者。傳承焦裕祿精神,他求真務實。作為執法人員,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要求自己“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忠于黨的事業,確保法律公平公正。
周麗娜民族村里的“最美鄉村教師”
周麗娜,女,漢族,48歲,原籍沈陽,現為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亞維勒克村雙語幼兒園唯一的漢族老師。
2006年周麗娜隨丈夫定居阿圖什。作為卡伊拉克村中唯一的漢族人,周麗娜開始教村里的孩子們說漢語,隨后被卡伊拉克小學特聘為臨時教師,她所帶的學生有13名考上區內新疆班,學生多次在阿圖什市、克州各類比賽中獲獎。2010年周麗娜以筆試、面試第一的成績,被上阿圖什鎮亞維勒克村雙語幼兒園特批為正式教師。
今年9月9日,由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揭曉,周麗娜榮獲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稱號,并在9月10日晚登上中央電視臺“2014最美鄉村教師”頒獎臺。
阿迪力·買買提吐熱5噸切糕捐往災區
阿迪力·買買提吐熱,男,維吾爾族,24歲,喀什地區莎車縣人,現為湖南夢想起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阿迪力·買買提吐熱帶領員工連夜制作切糕。8月5日,100克一塊真空包裝的5噸切糕裝了滿滿一大卡車,從長沙啟程駛向云南災區,全程1220多公里。阿迪力和同事一起跟車趕赴災區參加救援。
阿迪力在哈爾濱73中內高班的同學和老師評價他“為人老實,做事勤懇”,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阿迪力被網友們稱呼為“切糕王子”,朋友們稱他們創業團隊的三人為切糕版“中國合伙人”。2014年8月7日,當阿迪力帶著5噸切糕抵達云南魯甸地震重災區龍頭山時,當地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說:“你送來的是切糕,但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維漢兄弟情深。”
阿迪力·買買提吐熱用自己公司做出的味美價廉的切糕為新疆切糕正了名,同時也用自己的真誠、無私的舉動向全國人民展示了維吾爾族人的誠信。
馬丁別克·葉列西“接過民族團結接力棒”
馬丁別克·葉列西,男,哈薩克族,1962年3月出生,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國家稅務局退休干部。
22年前,馬丁別克·葉列西的父親收養了無家可歸的漢族少年王勇,給他起名“四川別克”,父親臨終前,將四川別克托付給了馬丁別克。十多年來,馬丁別克一如既往地照顧著這個漢族兄弟。
2013年6月28日,是馬丁別克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出資兩萬元組織的“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會”成立了。他說,這也是自己獻給黨的生日禮物。
20多年來,馬丁別克一共幫助了各族貧困群眾100余人,他先后榮獲阿勒泰地區道德模范、自治區國稅系統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2011年入選“中國好人榜”。
2014年,馬丁別克受邀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達爾汗其·蘇布特無私奉獻十六年
達爾汗其·蘇布特,女,蒙古族,41歲,中共黨員,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莫特格鄉吉木溝村黨支部書記。
從1998年3月至今,達爾汗其·蘇布特已在吉爾溝村工作16年。在村子里,人們說起達爾汗其·蘇布特無不拍手稱贊,她關心村子里的老人,不但為老人們送去物質上的幫助,還經常找老人聊天,撫慰老人精神上的孤單。面對村子里的貧困住戶,她總是熱心腸地為他們送去致富好點子。
在處理好村里事務的同時,達爾汗其·蘇布特還長期擔任邊境線上的護邊員。懂蒙古語、漢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4種語言的達爾汗其·蘇布特,常年給駐守在這里的官兵義務擔任信息員和巡邊員。2010年3月,她得知新來的邊防官兵夜間外出巡邏,沒有按時返回且聯系不上時,就主動請求帶隊前往邊境線查看情況,并順利將邊防官兵帶回營地。
西爾艾力·艾比舍身救人鑄豐碑
西爾艾力·艾比,犧牲時年僅24歲,庫爾勒市人,維吾爾族。
西爾艾力·艾比生前是庫爾勒市公安局巡邏防控大隊協警。
2014年6月11日下午,兩名漢族男女溺水孔雀河,庫爾勒市公安局巡邏防控大隊維吾爾族協警西爾艾力·艾比和戰友跳入河中。
當兩人被成功營救上岸后,西爾艾力·艾比卻失蹤了。3個多小時后,搜救人員發現已經溺亡的西爾艾力·艾比。民警們將西爾艾力·艾比的遺體高高舉過頭頂,流著淚送上救護車輛,身后,數千名市民一路相伴,送英雄最后一程。在這場生死大營救中,西爾艾力·艾比的縱身一跳,譜寫了一曲舍己救人的壯歌,獻出了年僅24歲的寶貴生命。一夜間,他的英雄壯舉傳遍了天山南北、全國上下。
2014年7月,共青團中央追授西爾艾力·艾比“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他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刻,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挺身而出,用舍己救人的英雄行為體現了當代青年崇高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
張景輝三次援疆施展仁醫仁術
張景輝,男,漢族,46歲,九三學社社員,江西上饒信州區人,援疆干部,現任上饒市立醫院院長助理、克州人民醫院副院長。
2008年7月29日,他被選為江西第六批援疆干部,從此和克州人民醫院結下了不解之緣;第六批援疆期滿,輪轉后,他又主動留下接任第七批;2014年他再一次以援疆醫生的身份來到克州,為各族患者排憂解難。
在援疆期間,張景輝成功完成了較高難度的手術,如“肝破裂修補術”、“脾腎破裂聯合切除術”等,成功地救治了一個又一個危重病人。第二次援疆期間,張景輝在醫治病人的同時,更是積極地傳授醫術。他在擔任院長助理、腫瘤外科主任期間,積極上臺做手術,毫不保留地傳授醫術。從前,在克州人民醫院不能完成的胃癌根治術、全胃切除賁門癌根治術等,在張景輝的指導和傳授下順利開展,減輕了重癥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李元敏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利益
伊寧縣胡地亞于孜鄉蓋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元敏,與村民同甘共苦、以心換心、親如一家;舍小家顧大家,心里裝著村民,踏實做事,贏得各族群眾一致認可和信賴;敢于擔當、勇于奉獻,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把一個后進村、重點村、貧困村建設成了“治村強村”示范村。
李元敏積極為村里的困難群體服務,有困難就去幫忙。把群眾當親人,把困難群眾看成自己的家人,為他們解決困難,給他們送去溫暖。她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卻不愿住院,即使身體再差也扛著。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熱心為各族村民服務,為村民辦實事、好事。在李元敏的實際工作中,她時刻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是杰出的黨員代表,是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好榜樣、好楷模。
目前,該村呈現出“五多五少”喜人局面,曾經的蓋買村已變為鄉里鄉外的民族團結先進村、社會穩定的和諧村、村風文明示范村,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氛圍和信心更足了。
買買提·那買提親民愛民的好書記
買買提·那買提,男,維吾爾族,43歲,中共黨員,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托克遜鄉巴拉克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為了幫助村民致富,十幾年來買買提·那買提先后借出了30余萬元幫助村民創業。
買買提·那買提還帶領村民們依托巴拉克孜村豐富的草料和玉米秸稈資源,大力發展畜牧業,把巴拉克孜村建設成為多次榮獲縣、鄉表彰的先進村。
擔任巴拉克孜村黨支部書記以來,買買提·那買提積極推進鄉村文化大舞臺建設,建立規范化的文體活動室、棋牌室等,開設了“紅色影院”、“綠色網吧”,配置了遠程教育和電教設備。
為有效加強宗教事務管理,買買提·那買提親自兼任村宗教事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監督村內宗教事務實施情況。在買買提·那買提的努力下,巴拉克孜村有3所清真寺被縣統戰部評為“五好清真寺”,有4名伊瑪目被評為“五好宗教人士”。
蘇玉琴無私奉獻暖人心
蘇玉琴是原昌吉州糧油機械廠工委老齡干事。32年前,在一場工作事故中,蘇玉琴不幸患上了罕見的血小板無力癥。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蘇玉琴萌發出了一個想法,要積極地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去。
多年來,她幫扶特困病友496人次,協調經費18.7萬元,協調藥品折合人民幣5648元,免義診費17400元。為了減輕病友的醫療開支和往返費用,使癌癥患者們了解更多的康復知識,蘇玉琴又多方奔走聯系,于2011年1月15日在昌吉州中醫醫院建立了一個中西醫結合的康復基地,僅掛號費就為病友們省下7000多元。
2006年,蘇玉琴又積極倡導成立了“農科社區抗癌樂園”,樂園從最初的8人發展到現在的138人,在蘇玉琴及大家共同努力下,這個由漢、回、滿、錫伯四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產生抗癌明星13人,抗癌勇士19人。2013年5月成立了蘇玉琴志愿服務工作站,工作站下設抗癌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敬老愛老志愿者服務隊等,每個志愿者服務隊都有自己的職責與宗旨。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4-11/17/content_4712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