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12月23日訊 12月22日,據新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刑偵支隊2014年度網絡、電話、短信詐騙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11月21日~ 2014年11月20日,烏魯木齊市警方共立網絡、電話、短信詐騙案2602起,涉案價值7000余萬元。其中網絡詐騙1300起,排名第一,電話詐騙1172起,緊隨其后,第三名是短信詐騙130起。
網絡、電話、短信詐騙,是指違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機短信、電話、傳真和互聯網等通信工具,假冒國家機關、公司、醫院、朋友等名義,謊稱被騙人中獎、家人意外受傷、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資分紅等,騙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將錢匯入指定銀行卡賬戶的一種詐騙活動。
“相比普通刑事案件,電話、短信、網絡詐騙案件偵破和追贓難度更大。”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二大隊大隊長王海說。
由于犯罪嫌疑人辦理銀行卡的身份信息都是虛假的,手機卡也大多是“一次性卡”,犯罪嫌疑人得手后就銷毀,想要找到犯罪嫌疑人很困難。即使抓住一些辦卡、取錢的人,也只是詐騙集團中最底層的人物。集團內部分工明確,各個環節的人一般互不聯系,因此,要想找到幕后指使者更是難上加難。
王海說,即使案件偵破了,能追回來的贓款也很有限。犯罪嫌疑人一般把騙來的錢打到很多張卡上,從ATM機上幾分鐘就提取完成。有的錢很快通過地下錢莊匯到境外,這樣追回來的希望更渺茫。另外,通過銀行等部門查詢銀行卡等信息,因手續繁瑣會耗費較長時間,而犯罪分子則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所有操作,這也加大了偵破的難度。
“居民從源頭上提高防范意識比事后打擊更重要,注意加強三道防線,不理睬、不透露、不轉賬。”王海說。
另據了解,近日,自治區公安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刑偵部門與工商銀行新疆區分行,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風險信息共享合作機制備忘錄》,這一措施將深化警銀協作,強化攔截涉案賬戶交易工作,進一步提升網絡、電話、短信詐騙防控效能。
網絡詐騙典型案例:12月19日,市民朱某本欲在網上購買飛機票,卻不慎掉入釣魚網站所設下的陷阱,被騙走65萬元人民幣。
特點分析:元旦、春節前期,是不法分子通過制作釣魚網站,冒充知名航空公司、旅游公司實施機票詐騙的高發期。不法分子以低價為誘餌,通過釣魚網站發布虛假的特價打折機票信息,誘騙被害人用信用卡在ATM機上或使用網上銀行支付機票押金、預付款,甚至還要求被害人用ATM機或通過網銀進行所謂的激活和驗證操作,實際上是騙人轉賬的操作。
在網絡詐騙中,網絡購物詐騙發案最高,其次為購票詐騙、QQ詐騙、網絡貸款詐騙、網絡中獎詐騙等。
被騙人群:網絡詐騙涉及各個年齡段和各個社會階層,甚至還有大學生、教師、醫生等。
避險:市民購買飛機票應該通過正規途徑,涉及經濟往來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金融操作不要輕易嘗試,更不可將自己銀行卡、網銀的密碼泄露給對方。目前,避免受釣魚網站詐騙的最好方法是,盡量使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不要點擊他人提供的不明鏈接。而且??▽S?,網購固定用一張儲蓄卡,卡里不要存有大量現金,也盡量不要使用信用卡。
電話詐騙典型案例:11月17日,市民王某接一自稱郵局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其在昆明辦理了一張郵政儲蓄卡,透支一萬元,并將電話轉至“云南公安廳”,后電話里一自稱是“云南省檢察總長曹XX”說,王某涉及一起重大洗錢案,要求王某將其所有資產轉至北京公證處賬戶進行清查核實。王某先后向對方賬戶轉賬240萬后發現被騙。
特點分析:電話詐騙中,冒充公檢法詐騙發案最高,其次為冒充親友和軍人詐騙、退稅詐騙、郵包詐騙、電話購物詐騙。
被騙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
避險:公檢法辦案都有嚴格的法律程序,工作人員不可能在電話里讓事主轉賬到所謂的“安全賬戶”。
短信詐騙典型案例:3月30日,市民賈某在朋友家中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息,稱其電子密碼將于次日生效,并提示其鏈接www.icbuene.com的網站,隨后其兩次登錄該網站按提示進行操作,結束后,賈某發現銀行卡的錢被轉出398887元。
特點分析:這些以假亂真的短信實際上都是不法分子通過電腦軟件和“偽基站”編造發出的,不法分子隨機發送,并把發件人修改成大家熟悉的號碼,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
被騙人群:不特定人群。
避險:收到短信后一定要及時核實,如果發現是詐騙短信,立即撥打110報警。
http://bt.xinhuanet.com/2014-12/23/c_1113746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