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雨后初晴,走進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山澗泉水潺潺,野花遍地開放。霧氣氤氳間,互助縣公安局北山派出所所長閆世靖和同事從林間穿行而過,不時駐足林邊察看樹木的情況。
“如果發現樹木出現斷裂情況,要及時上報林業部門”“無人機巡護要重點關注古樹密集的區域”……臨近中午,幾人圍坐在草地上,你一言我一語交流著巡山心得。閆世靖介紹,這是他本月第二次帶隊巡山。“北山林場面積大,地形復雜,每次巡護至少要大半天時間。山里天氣多變,出發時還頂著大太陽,進了林子就可能遇上暴雨。”閆世靖說,“雖然有些艱苦,但每次完成巡山后,心里才踏實。”
北山林場地處祁連山東麓,平均海拔超過2300米,林場范圍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51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6種,素有“植物王國”“天然動物園”之稱。閆世靖介紹,轄區內人口較少,派出所在做好日常警務的同時,積極將警力向野生動植物保護傾斜,定期安排巡山活動,“保護好這里的一草一木和生物多樣性,責任同樣重大”。

8月13日,北山派出所所長閆世靖(左四)帶著民警和林場護林員在北山林場開展巡護。新華社記者李寧 攝
互助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潘劍麟介紹,2012年,他和同事在北山林場破獲了一起危害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得知線索后,我們立即展開抓捕,雖然人贓俱獲,但還是晚了一步。看到擺在草地上的10具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雪雞的尸體,心里更多是可惜”。
近年來,隨著執法力度加大,群眾生態保護意識提升,當地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潘劍麟心里的“可惜”也變成了“驚喜”。潘劍麟介紹,近幾年,他們在巡山過程中經常會見到成群的巖羊、雪雞、藍馬雞等野生動物。2020年,布設在林場的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雪豹。“群眾在放牧過程中發現受傷、走失的野生動物,會第一時間報警。”潘劍麟說。
今年7月,隊里接到林場群眾報警稱,其在放羊時發現一只離群失散的幼年狍鹿。接警后,潘劍麟和同事在山林間跋涉近一小時,終于在一片草地上找到了“迷茫無助”的幼年狍鹿,經過仔細檢查,狍鹿并未受傷。潘劍麟初步判斷,幼年狍鹿可能因迷路與母鹿走散,但幼年狍鹿年齡小,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貿然放生存在危險。隨即,他和同事將狍鹿帶回派出所,用牛奶進行喂食,并聯系林業部門將狍鹿送到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開展進一步救護。
閆世靖介紹,沒有巡護工作時,派出所民警會進村入戶,向群眾宣傳林業政策,倡導生態保護意識,杜絕盜獵盜伐行為,“以前村民們會抓山上的野雞、野兔,通過宣傳教育,這種情況現在基本不會發生。”
日落西山,森林重歸平靜。談及在山林里工作生活是否孤獨,閆世靖笑著說,“青山常在,森林常綠,以山林為家,守護著轄區群眾和野生動植物的安全,一點也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