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態文明
內容:生態立法、全民參與、節能減排
大西北網1月23日訊 2014年,我省被國家批準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2015年,要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從主體功能、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等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深入實施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保護好大自然賜予的綠色財富,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政府工作報告》傳遞出的“當先行、做示范,合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聲音,引起了與會代表委員的關注和熱議。
馬葉林委員:大美青海給外地人的感覺是空氣好、天空藍、草原綠,這是青海人的驕傲,是青海人的福祉,更是青海人“金不換”的寶貴財富。聽了《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和安排,我感到十分振奮。相信我省實施的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戰略,將讓青海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律和制度保障,我建議,今后進一步加大生態上的立法工作,讓更加完備的法律和制度為“青海藍”保駕護航。
蔡相德代表: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涉及產業發展、消費方式、文化定位、社區生活、日常行為的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生態文明就是要發動人人參與,做好宣傳教育。我建議,有關部門應該編制類似公民道德準則的“生態文明守則”,以通俗易懂、好記又實用的形式幫助大家改掉生活中一些不環保不節約的陋習,使居民生活方式向“生態文明”轉變。
金朝暉委員:大家都在談論青海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講“青海藍”。作為企業人士,我覺得青海生態環境質量的標準高與不高,主要體現在發展方式上。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是破解資源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
索南永吉代表:我省藏區的很多地方人少,經濟落后,但生態位置很重要。作為基層代表,這幾年我親身感會到了家鄉的變化,草原變綠了,牧民也變富了。這兩年,我們家鄉的生態農牧業發展很快,牧民們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術,我希望政府能夠繼續加大牧民技能與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讓越來越多的牧民在好政策引導下,通過生態產業增收致富。
http://xibei.ifeng.com/qh/detail_2015_01/23/346763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