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2022年,這些孩子迎來了新生!

    時間:2023-01-04 21:34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新華社 點擊: 載入中...
      27名脊髓性肌萎縮癥(簡稱SMA)患兒到醫院就診,共注射諾西那生鈉124人次;最大的16歲,最小的僅兩個月大……回顧剛剛過去的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童神經科主任卞廣波由衷地為這些SMA患兒高興。
      
      “基本上所有來就醫的SMA患兒都得到了救治,而且每名患兒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表現在肌力、肌肉萎縮、呼吸道畸形、吞咽能力改善等各個方面。這些孩子迎來了新生!他們的家庭再不用望藥興嘆了。”卞廣波說。
      
      脊髓性肌萎縮癥是一種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類的罕見病。這一疾病在中國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1/6000到1/10000。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我國首個獲批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癥的進口藥物,2019年上市,價格較為高昂,且需長期注射。
      
      2021年12月,在經過多輪談判后,70萬元每針的諾西那生鈉以3.3萬元每針的價格進入新版醫保目錄。
      
      作為一名兒童神經學方面的專家,卞廣波一直關注著諾西那生鈉。知道醫療界已經研發出能治療SMA的藥品,但卻因高昂的費用沒法應用在患者身上。因此,在醫院能夠購入降價后的諾西那生鈉后,他以最快速度組織團隊在1月中旬為首批6名患兒注射了該藥物。
      
      “醫保報銷后,每針諾西那生鈉花費大約1萬元錢,為這些患病孩子帶來了生存、生活質量改善的希望。”卞廣波說。
      
      2021年11月出生的小宇(化名)是最小的受益者。因為孩子太小、治療費用昂貴,確診患上SMA后,醫院建議小宇父母先帶孩子回家。小宇媽媽很絕望,但始終不愿意就這樣放棄這個幼小的生命。
      
      從卞廣波主任那里得知諾西那生鈉納入醫保、費用大幅降低后,小宇的父母帶孩子回到醫院,于2022年1月19日成功注射諾西那生鈉,成為寧夏首例受益患兒。
      
      這一年,小宇定期接受治療,狀況得到很大的改善。提及每個轉機,小宇媽媽都會感嘆小宇是如此幸運,仿佛一切都是為了讓他能更好地活下去。
      
      諾西那生鈉的注射并不簡單,需經腰椎穿刺鞘內給藥。卞廣波說,過去一年來,他們遇到了很多復雜情況,比如有名患兒體重已近百公斤,皮下脂肪的厚度已經超過穿刺針的長度,而且患兒脊柱側彎扭轉,畸形嚴重。“我們不能退縮,只能想辦法去克服,改良穿刺針,把藥送到他身體里。很幸運,這么多人,這么多次,沒有一次失敗。”卞廣波說。
      
      記者了解到,這個體重最大的患兒目前恢復非常好,能自己坐著學習,還能利用輔具站起來。
      
      “看到這么多SMA患兒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作為醫生,我很有成就感。”卞廣波說,每次看到病情得到改善的孩子用表情或者動作表達謝意,就是他最滿足的時候。
      
      來自中國罕見病聯盟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各類罕見病患者2000多萬人,每年新增患者超過20萬人。面對日益龐大的罕見病患者群體,用藥保障的步伐必須不斷加快。據了解,我國對罕見病用藥開通單獨申報渠道,支持其優先進入醫保藥品目錄。到2022年11月,我國已有45種罕見病用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覆蓋26種罕見病。
      
      “諾西那生鈉只是高值藥物入醫保的一個代表,我相信以后會有更多這樣的藥物進入醫保系統,為我們提供治療罕見疾病的有力武器,給患者帶去康復的希望和新生。”卞廣波說。(完)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寧夏2022年度引黃灌區冬灌“收官”
  • 2022年前三季度寧夏實現生產總值3599.18億元同比增長4.9%
  • 寧夏全力推進2022年民生實事更好更快辦理
  • 2022年上半年,寧夏現代化工行業產業規模占規上工業31.7%
  • 2022年全國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系主任聯席會議在銀川舉行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視頻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