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銀鐵路銀川至惠農段石嘴山特大橋上跨包蘭鐵路(48+80+48)m轉體橋施工現場,經過忙碌而有序的施工,轉體順利完成。本報記者王婧雅攝
9月27日10時8分,隨著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由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管理的包銀鐵路銀川至惠農段石嘴山特大橋上跨包蘭鐵路(48+80+48)m轉體橋進行轉體施工,經過100分鐘的緊張施工,2幅梁體在空中完美“轉身”,實現了精準就位。本次成功轉體,有助于加快架梁和橋面附屬工程建設,確保包銀鐵路如期建成通車。
包銀鐵路銀川至惠農段石嘴山特大橋跨包蘭鐵路轉體橋重約12000噸,總長176米。當天,轉體橋雙幅梁體在四臺連續(xù)頂推千斤頂和牽引索的拉動下,以順時針方向旋轉26°。現場作業(yè)人員實時監(jiān)控轉動情況,根據轉盤上布置的刻度編號、速度傳感器和攝像頭,實時調整轉體速度。
中鐵北京工程局包銀鐵路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包蘭鐵路是目前我國鐵路運輸最繁忙的干線之一,每天行駛列車多達40余趟,包銀鐵路石嘴山特大橋637、638號墩跨越包蘭鐵路,直接在鐵路上方施工難度大且風險極高。為不影響包蘭鐵路正常運行,采用了目前國內先進的轉體橋施工工藝,采取“先建后轉”的施工方法,先平行于包蘭鐵路進行施工,待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完成后進行轉體跨越包蘭鐵路。
包銀鐵路石嘴山特大橋上跨包蘭鐵路轉體橋作為包銀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fā)力,充分利用BIM技術,對球鉸、下部結構、上部結構等施工過程進行模擬施工,保證轉體的球鉸安裝、牽引系統(tǒng)、支座反力系統(tǒng)、轉體施工等一系列施工工序精準完成。同時,在轉體施工前,為保證轉體施工安全,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對全體管理和作業(yè)人員進行了安全、技術培訓交底,并預先進行了試轉體,通過理論計算、仿真分析校核旋轉角度,再次優(yōu)化施工方案。在轉體橋施工過程中,采用智能化實時可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轉體橋關鍵截面應力、橋端位移、轉體速度、空間位置、風速風力、牽引力等相關參數,實時掌握轉體橋轉體情況,有效提高了轉體施工安全性。
包銀鐵路線路全長519千米,設計時速250千米/小時。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銀高鐵全線建成后,銀川至北京車程由16個小時縮短至5個小時。將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fā)展大提速,助力國家“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實施。記者王婧雅)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