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9日電(記者何晨陽、許晉豫)“胳膊往左來一點,腿要蹲下去,重心放低。”在寧夏銀川市中山公園的一個晨練點,張文華正帶著幾位老人一起打太極拳,對于新學者他會不厭其煩地進行技術指導。
張文華是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技能傳授、鍛煉指導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帶動更多人科學地參與體育運動”。“科學運動才能健身,否則得不償失,健身指導員就是要在帶動熱情、糾正動作上下功夫,讓群眾健身熱情正確釋放。”張文華說。
近年來,寧夏已初步形成自治區、市、縣、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五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全區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2平方米。即便在體育設施稍顯薄弱的農村地區,寧夏也在96%的鄉鎮建成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行政村農民健身工程在全覆蓋的基礎上也有50%以上實現了提檔升級。為讓群眾科學健身,寧夏各級體育部門和體育社會組織通過培訓、比賽等多種形式,激發群眾運動熱情,傳遞科學健身知識。
自治區體育局副局長張梅介紹說,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寧夏的體育社會組織正在向基層覆蓋,承接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能的能力有明顯提升。目前,寧夏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已有1.5萬余人,在全區人口中占比接近2.6‰,這一群體正成為開展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完)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