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寧夏段今冬首現封河時間較去年推遲7天
1月20日8時,黃河寧蒙段封河上首進入寧夏境內,石嘴山市麻黃溝河段今冬出現首次封河,長度0.5公里,封河河段水位上漲2.3米。
從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上旬,寧夏氣溫整體偏高2攝氏度,以致封河日期較去年推遲7天,較多年平均推遲11天。流凌是黃河特有的現象,當流凌密度達到40%到50%,氣溫足夠低,就會產生封河。在封河過程中,如果行凌不暢,水位抬高,就有可能出現險情。目前,黃河寧夏段出現三段流凌,總長260公里,密度5%到50%;其中,封河上首至吳忠黃河大橋河段流凌199公里,青銅峽水庫大壩至中寧縣黃莊河段流凌55公里,沙坡頭水庫大壩以上河段流凌6公里。石嘴山水文站實測流量476立方米每秒,封河流量較多年平均偏小12%。封河段水勢相對平穩,暫無災情報告。
自治區防汛辦要求沿黃各市、縣(區)和有關單位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凌情發展,全面落實隊伍、物資及各項應急防范措施,強化值班值守,強化巡堤查險,強化在建涉河項目和灘區人員管控。一旦發現隱患險情,立即組織搶護,確保防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