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寧夏人大代表提的議案建議辦得咋樣了
引 言
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凝聚著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智慧,反映的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對自治區人大代表提出的3件議案、238件建議,及時交辦、具體部署、明確要求,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分別領銜督辦重點建議,開展集中檢查,逐項聽取辦理情況匯報,實地檢查落實情況,有效推動了辦理工作。自治區政府和承辦部門高度重視,認真履行法定職責,扎實做好辦理工作,解決了一批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回應了代表和群眾的呼聲。目前,所有建議已如期辦結、答復完畢。據有關部門介紹,2016年自治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辦理滿意率是近年來的最好水平。
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推動寧夏“全面兩孩”政策落地
2016年1月21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寧夏“全面兩孩”政策落地。這一利好政策的落地,受到了廣大群眾一致點贊。這也是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以來,辦理速度最快的一件代表議案——從代表提出到決定出臺,用了不到半個月時間。
在2016年1月召開的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肖建東等10名代表提出了關于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建議,提出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全面放開兩孩”的政策精神,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修正情況,就《條例》中與“全面兩孩”政策不相適應的條款及行政主管部門名稱變更等內容進行修改。
閉會后,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迅速行動,主動協調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積極開展前期調研,及時提出了《條例》修正案草案,并征求提出議案代表意見。2016年1月21日,《關于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經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新修訂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對寧夏生育和再生育政策、計劃生育管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等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調整。這次修改,不僅明確了寧夏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還在產假的規定上采用了全國最高標準: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產婦,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增加產假60天,并給予其配偶25天護理假;產假和護理假視同出勤,工資、獎金照發。按照該規定,寧夏婦女可享受158天的超長產假。
2016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還督促辦結了陳宇等11名代表提出的關于修訂《寧夏回族自治區鄉鎮人大工作條例》的議案,和馬平安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條例》的議案。對3件議案的處理結果,自治區人大法制委員會和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向提出議案的代表進行了答復,代表對辦理過程和辦理結果均表示滿意。
236件代表建議 件件“落地有聲”
在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及閉會期間,自治區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議238件,交由自治區政府承辦236件,這236件代表建議,已全部辦理答復完畢。其中,所提問題已經解決、基本解決的有92件,占總數的39%。對一些亟需解決且具備條件的建議,自治區政府及各承辦單位立說立辦,加快推進,確保盡早落實。所提問題正在解決或已列入計劃逐步解決的有112件,占總數的47.5%。對一些因涉及領域較廣,解決起來困難較大、時間較長的建議,自治區政府及有關承辦單位積極創造條件,盡最大努力研究落實。
2016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確定了8件重點處理建議,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領導督辦,自治區政府分管領導領辦,經過上門督辦、現場督辦等,辦理成效顯著,推動解決了一批事關寧夏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民生問題。
建七座水庫
中部干旱帶16萬余群眾“解渴”
【建議回顧】
多年來,因干旱缺水,同心等寧夏中部干旱帶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極其困難,趙永清等代表在《關于中部干旱帶和貧困地區水源、水利工程建設的建議》中提出:希望在中部干旱帶的5個縣(區)新建7座水庫,以解決群眾生活生產用水難題。
【辦理情況】2016年2月初,李克強總理來寧夏視察期間,提出對寧夏中南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項目包括新建7座水庫和更新改造揚黃泵站,兩項工程概算總投資22.8億元。截至目前,兩項工程已全面開工,其中下馬關水庫已完工蓄水,馬高莊水庫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5%,其他水庫2017年全部建成投用。據了解,7座水庫總庫容3997萬立方米,年供水量3005萬立方米,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積46萬畝,新開發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萬畝,受益人口16.4萬人。鹽環定揚黃泵站更新改造將于2018年全面完成。兩項工程投用后,可改善灌溉面積73.56萬畝,新開發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萬畝,受益人口29.6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7.95萬人。
打通斷頭路
補齊固原脫貧攻堅最大短板
【建議回顧】
固原市位于西安、蘭州、銀川三個省會、首府城市所構成的三角地帶中心,是全國179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之一。但由于受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晚等因素制約,對外互聯互通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最大短板。全市境內3條國家高速公路(G70、G22、G85)中,僅有G70福銀高速(固原境內107公里)全線貫通,4條省級高速公路(S25、S50、S60、S70)均為“斷頭路”。姜文奎代表在《關于支持打通固原市與周邊省干線“斷頭路”的建議)》中提出:希望盡快開工建設G85線銀昆高速公路固原境內甘城至高寨塬段項目,打通3條省際高速斷頭路,即向南打通S25涇河源至雙疙瘩梁(甘寧界)段15公里,向東打通S70彭陽至麻子溝圈(甘寧界)段30公里,向西打通S60西吉至老君坡(甘寧界)段50公里。
【辦理情況】經過積極努力,在交通運輸部和甘肅省大力支持下,寧夏先期實施涇源至華亭、西吉至會寧兩條高速公路項目,同時對國道327線彭陽至鎮原段寧夏境內路段進行升級改造,3條道路概算總投資47.8億元。目前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2016年12月開工。
筑生態屏障
讓“綠色明珠”六盤山熠熠生輝
【建議回顧】
寧夏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清水河、涇河和葫蘆河發源地,也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城鄉居民生活生產的水源地。近年來,固原市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工程,但六盤山區生態承載力還很弱,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相對嚴重,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馬漢成代表在《關于爭取國家支持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的建議》中提出:希望自治區支持寧夏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項目,將該項目納入自治區“十三五”規劃予以重點支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固原市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給予全額資金支持。
【辦理情況】目前,自治區林業廳牽頭編制了《六盤山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項目建議書》,已上報國家林業局,項目計劃5年總投資30億元,正在積極推進審批程序。固原市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建設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兩個項目列入《國家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同時,向國家林業局上報了《寧夏林業生態護林員扶貧項目實施方案》,按貧困戶每戶4人安排1名生態護林員的比例,可使六盤山生態功能區1.62萬人脫貧。通過爭取,國家林業局已安排寧夏6000名貧困人員轉化為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補助10000元。
打造產業園
助推寧夏清真產業快速發展
【建議回顧】
2012年底,自治區黨委、政府依托吳忠金積工業園區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園,規劃建設國家級清真產業園。幾年來,從產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及項目帶動等方面來看,產業園都存在企業規模小、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人才匱乏、資金短缺、重大項目推進速度慢等問題。陳宇等代表在《關于支持中國(吳忠)清真產業園發展的建議》中提出:希望自治區政府延續中國(吳忠)清真產業園支持政策,幫助設立國家級清真食品認證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議自治區相關廳局,明確產業基金的具體支持細則,協調落實園區用地緊張問題。
【辦理情況】2016年、2017年,自治區每年安排中國(吳忠)清真產業園低成本化改造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于園區清真食品檢測中心、研發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建設,2016年資金已撥付到位。關于園區用地不足的問題,原則上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范圍內進行擴區建設,對園區規劃的618公頃拓展區,已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緊盯3件民生大事 連續4年跟蹤督辦
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恢復、貧困山區群眾飲水安全、破解西吉群眾“行路難”這3件大事,年年掛在自治區人大代表的心上。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將這3件事確定為重點處理建議,連續4年跟蹤督辦,如今,這些事都交出了讓老百姓滿意的答卷。
讓生態移民遷出區“復綠”
2016年9月26日至27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儒貴帶領自治區發改、國土、水利、農牧、林業等部門負責人赴固原市,深入西吉縣硝河鄉關莊村、馬建鄉龐灣村,原州區張易鎮毛套村、黎套村,察看、督辦生態修復工作。當時,雖已進入深秋,但漫山遍野的油松、刺玫等依舊郁郁蔥蔥,茂密的青草像一塊塊毛茸茸的綠毯,鋪滿了曾經荒蕪的山坡。
這是自2013年楊彥俊等5名代表提出《關于加快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環境恢復的建議》以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連續第4年跟蹤督辦該建議。4年里,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多次與自治區林業廳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工程項目的進展情況,積極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根據該工程規劃:2013年——2020年,生態移民遷出區要完成人工生態修復380.1萬畝,使遷出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功能顯著增強。規劃總投資17.12億元,其中爭取國家專項資金7億元,整合重點生態建設工程資金8億元,自治區財政配套2.12億元,2016年計劃完成人工生態修復76.25萬畝,完成投資2.47億元。截至當年8月底,已完成人工生態修復83.64萬畝,占年度總任務的109.7%;完成水土保持工程115座,占計劃任務的65%;完成投資19156.1萬元,占年度規劃投資的77.6%。
在實地調研中,督辦組了解到工程進展中還存在工程投資不到位、移民搬遷不徹底、土地屬性沒有調整等問題,直接影響著工程進度和質量。督辦組向有關部門提出,要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加強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與建設的意見》,嚴格按照規劃和實施方案要求,加快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與建設,確保實現移民一片、生態恢復一片的目標。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將繼續關注該建議的辦理情況,加大督辦力度,推動問題解決,讓代表滿意,讓群眾受益。
讓中南部貧困山區群眾告別吃水難
2016年10月8日上午,位于寧夏六盤山區的中莊水庫紅旗飄飄,鑼鼓喧天。這一天,耗時4年、規劃總投資39億多元、惠及110多萬人的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正式竣工通水。
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連通工程耗時4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也跟蹤督辦了4年。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姜文奎等7名代表提出《關于請求解決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受水區連通配套工程問題的建議》,4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連續將其列為重點處理代表建議,針對每年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確定督辦工作的重點,積極協調解決承辦部門辦理建議中遇到的困難。2016年5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儒貴帶領6位常委會委員及人大代表,赴固原地區實地查看中莊水庫、龍潭水庫建設情況,組織召開由自治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固原市分管領導參加的座談會。督辦組就確保工程質量、合理制定水價和加強水利設施維護運行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進一步推動了建議辦理。
該工程竣工通水,讓西海固群眾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
破解西吉數十萬群眾行路難問題
2016年12月,固原至西吉高速公路通車,當地群眾行路難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坐上大巴回老家,快得很,一個小時就到了!” 在原州區打工的西吉群眾高興地說。
一條路,承載著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諧的使命,也連著群眾的期盼和代表的牽掛。自2013年任立新等7名代表《關于加快建設國道309線固原至西吉段一級公路的建議》被列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督辦的重點處理建議以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多次與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溝通協調,及時掌握工程的進展情況,辦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交通運輸廳統籌安排,多措并舉,全面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并密切與國土、環保、林業等部門溝通協調,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各項審批手續辦理進度,相關部門堅持“特事特辦”的原則,全力支持項目建設,保證了項目及時開工建設。2016年12月6日,這條全長46.5公里,總投資概算42.75億元的高速公路試通車運行。固西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路基寬24.5米,雙向四車道,建成通車后,大大方便群眾出行。
固西公路的貫通,結束了西吉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使固原真正構建起五縣區一小時交通圈。自此,寧夏成為全國第十一個、西部第二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區。也正是高速公路路網的建設,促進了寧夏與周邊經濟圈的交流,成為助推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