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2018年貧困村全部脫貧銷號
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長期排在寧夏各縣(市、區)末位的隆德縣,決心啃硬骨頭、攻堅拔寨,到2018年確保實現減少2.65萬貧困人口的目標,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4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銷號。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隆德縣設定時間表,畫好“路線圖”,推進體制機制建設,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圍繞縣上制定的扶貧開發總規劃,各部門制定了交通路網、水利發展、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等12個分項規劃,著力在精準扶貧、城鄉統籌、產業提升、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全縣99個村和10個社區將分項規劃進一步細化,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
近日,楊河鄉的包村領導、包村干部、村干部連續一周進村入戶,對全鄉已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信息進行再摸底、再核查、再登記。“入戶登記獲得的信息將上網入庫,以便隨時根據貧困戶需求和發展情況完善幫扶措施,探索最佳幫扶機制。”鄉黨委書記冶文軍說。
隆德縣將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與實際、實踐精準對接,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等問題。繼續扎實實施生態農業提質增效、勞動密集型工業集群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三大計劃”,對缺乏勞動技能的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依托六盤山閩寧產業園、特色產業,積極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為能人回鄉創業創造條件,帶動百姓致富。整合各類扶貧、救助資金,擴建沙塘敬老院,建設縣城養老中心、第三敬老院,通過集中供養模式,保障老弱病殘、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者的基本生活;扎實實行醫療救助,完善大病保險制度,提高報銷比例,確保貧困戶不返貧。同時,穩步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工程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
隆德縣已初擬了“十三五”期間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8大類199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2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