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寧夏緊盯民生領域懲治“蟻腐蠅貪”,對近3年來基層侵害群眾利益信訪舉報和“四風”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建臺賬、嚴懲處。上半年,共摸排涉及套取、挪用、侵占涉農惠農資金方面問題線索427條,已立案調查89件,結案86件,處分96人,有效查處了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壓實責任,上下合力“拍蠅”
寧夏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組織深刻把握“兩個責任”的重要內涵和具體要求,明確責任分工,層層推動落實,著力形成“拍蠅”工作強大合力。
2015年春節過后第一天,全區開展了“涉農資金專項整治行動”和“查處挪用侵占涉農資金專項行動”,對2012年以來群眾反映有關涉農惠農資金問題線索進行全面摸排。成立了由紀委監察廳、發改委、農牧廳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及時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形成聯打聯防的工作機制。區直相關部門、各市縣(區)成立了督查組,對工作進展情況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督導,全區上下形成了上下聯動、跟蹤督辦、集中聯查的工作格局。同時,把糾正、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作為“一案雙查”的重要內容,對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甚至壓案不報、有案不查、袒護包庇的,嚴肅問責。
為推動查辦案件工作深入開展,自治區紀委今年制定了《市縣紀檢監察機關、派駐紀檢組查辦案件互查互評工作實施方案》,通過舉辦紀律審查業務培訓班,建立辦案協作區異地交叉辦案、領辦和督辦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查處“蠅貪”的監督執紀業務能力。截至目前,全區24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實現了自辦案件零突破,以實際行動維護群眾利益,形成了懲治群眾身邊腐敗的高壓態勢。
聚焦重點,深挖“蠅貪”線索
從近年信訪舉報和查處的案件看,涉及套取、挪用、侵占涉農惠農資金的問題線索及基層鄉鎮農村黨員干部違規違紀問題占比較高,嚴重侵蝕黨群干群關系,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深惡痛絕。
寧夏聚焦“四個重點”,建立“兩大清單”,“擦亮眼睛”深挖腐敗線索,讓“蠅貪”無處遁形。
突出四個重點。著重解決發生在基層和群眾身邊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與民爭利、欺壓百姓等“四風”問題,嚴肅查處基層黨員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轉、“三資”管理、惠農補貼、扶貧救濟、低保醫保、舊村改造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涉農資金申請、分配、撥付、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嚴肅查處執法、監管、公共服務等窗口行業和領域違規收費和收紅包、購物卡等違規違紀違法問題。
建立“兩大清單”。一是問題清單。各市、縣(區)紀委采取調閱信訪記錄、入戶調查、談話了解等形式,逐個鄉(鎮)、村開展基層“四風”和腐敗問題大排查,摸清底數,建立《市、縣(區)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清單》,每個縣(區)確定1至2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問題比較集中的“四風”問題,研究拿出切實管用的措施和辦法,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二是問題線索移交清單。自治區發改、民政、財政、國土、住建、交通、水利、農牧、林業等10個單位紀委(紀檢組)跟蹤督查涉農資金專項整治行動的開展和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建立臺賬,督促所在部門(單位)整治和清理。對反映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建立《區直部門違規違紀問題線索移交清單》,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移交自治區紀委進行查處。
重典治貪,快查嚴辦“蠅患”
對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寧夏用“牛刀”下狠手集中整治,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從嚴從重懲處,以儆效尤。
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涇龍村原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金六十幫助他人挪用村級互助發展資金10萬元,被他人用于玩賭博機和償還賭債。金鳳區紀委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司法機關已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紅興村原黨支部書記王占義以他人名義冒領退耕還林補貼資金3.92萬元。紅寺堡區紀委給予其留黨察看一年處分;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張家山村原文書丁小平虛報草原承包面積2800畝,騙取草原生態補償款3.36萬元。原州區紀委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司法機關已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中衛市沙坡頭區香山鄉米糧川村原黨支部書記田興良在生態移民搬遷過程中,違規為其親屬分配移民房3套,給不屬于搬遷對象的4人共分配住房4套,違規向無本村戶口且不在該移民區居住的9戶農戶發放羊只41只。沙坡頭區紀工委給予其留黨察看一年處分。
一起起“雁過拔毛”式的違紀違法案件令人觸目驚心。
寧夏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村干部挪用公款、冒領退耕還林補貼、貪污、違紀等“四風”和腐敗典型問題絕不手軟,快查重處。今年上半年,全區共查處挪用套取惠農資金、克扣群眾低保補貼等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121個,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8人,其中開除黨籍40人、移送司法機關12人,并對6起典型問題進行公開通報曝光,形成持續有效震懾,在全區黨員干部特別是村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防患未然,源頭杜絕“蠅貪”
寧夏在重點懲治“蠅貪”的同時,注重從源頭上鏟除滋生基層腐敗的土壤,有效遏制了基層腐敗增量滋生空間。
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寧夏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辦案件的同時,根據案件特點對涉農腐敗案件進行深入剖析,針對資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漏洞,建立涉農資金“一卡通”管理機制,加大科技手段監管力度,從事后監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轉變,讓資金監管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市縣(區)實行“一案三書”制度,根據案件特點及案情分析,及時向發案單位下發《處分決定書》《處分決定執行告知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建議書》,督促發案單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積極推進機制創新,試點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危房改造資金第三方改造項目管理、資金使用進行績效評價,從源頭上堵塞了侵害群眾利益的漏洞。
開門反腐,落實監管。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設立了網上舉報平臺、短信舉報平臺,通過媒體公開了舉報電話、舉報信箱和來信、來訪地址,暢通舉報渠道,發動群眾開門反腐,堵住“蠅貪”見縫就鉆的洞穴之門。中衛市開展了紀檢監察干部“百人入千戶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全市102名干部深入農村、社區等基層單位,宣傳各項惠農政策,摸排涉農惠農等方面的問題線索。賀蘭縣通過廣泛宣傳形成輿論高壓態勢,使該縣某村干部主動坦白其冒領0.79畝征地補償金的行為,目前已主動上繳違紀資金,接受立案調查。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