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代名家畫集·陳伯希》畫冊由人民美術出版社5月20日正式出版發(fā)行。畫集收錄了作者1947年——2016年美術、書法、篆刻作品共276件,其中:版畫作品15幅;國畫作品117幅;書法作品12幅;篆刻作品132方。時間跨度70年。1947年以前的作品因戰(zhàn)爭原因沒有保留下來。
畫集收錄的作品較為完整地體現(xiàn)了一個革命的美術工作者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建設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走入新時代的各個階段的作品,展示了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價值觀、美術觀。
他的版畫創(chuàng)作時間段是在1940年代——1976年,主要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指引下創(chuàng)作。有《特等英雄》、《戰(zhàn)旗畫報》、《保衛(wèi)延安》、《七天七夜》、《架云梯》、《瓦子街大捷》、《解放蘭州》、《蘭州煉油廠的一角》、《焦裕祿》、《新花》、《把關》等作品。
他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思想嚴謹,筆墨渾厚,色彩華滋,形意交融,大刀闊斧,激情燃燒,寓美育人,以德化人,創(chuàng)作了具有濃厚時代氣息的“大畫鳥”畫的獨特路徑,如《風塵》、《清風》、《百合》、《清廉》、《荷美》、《花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作品。
在他幼年上學的那個時代,毛筆是全民學習和工作的工具。為他在后來的革命、工作打下了書法基礎。他擅長真草隸篆,書法功力深厚。他在前人篆書的基礎上,獨辟蹊徑,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自己風格的草篆。在藝術實踐中達到了書畫不分家的境界。代表作品有《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雪》、《蘇軾詞》等作品。
藝術當隨時代,他自譽若蟬,堅持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像蟬一樣不斷地激勵自己,八十歲后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活動,經常下基層送書畫,多次組織書畫家為災區(qū)義賣慈善捐贈。“人民需要藝術,藝術需要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是他一生的座右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