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通訊員 舒峻)“小辛發明的這個工具簡單實用、切中要害,一下子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老大難問題,難怪有機會接收央視新聞的采訪。”
2月3日上午,在長慶油田采油十廠喬河作業區生產現場,干部員工正從卡車上卸下一批“鐵疙瘩”。經了解,這是該廠一線工人辛勝杰立足崗位發明的“采油井口自適應對中密封裝置”。它很好地解決了油田生產過程中光桿偏磨的“老大難”問題,既節約了成本又降低了安全風險,可謂一舉兩得。

抽油機光桿是為實現抽油桿與懸繩器之間的連接而特制“抽油桿”,是將原油從地層抽送至地面集輸系統的關鍵部件之一。由于24小時均處于運動狀態,光桿與井口普遍存在偏磨現象,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原油泄漏引發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等安全環保風險。通過自己長期的崗位實踐和對抽油機光桿偏磨機理深入剖析,辛勝杰從井口密封器上進行技術創新,研發井口自適應對中密封裝置。該裝置一改以往人工糾偏的操作方式,通過同心滑盤在空心腔體中做無規則平面運動,帶動密封器實現自適應對中和無死角調偏。相比現有光桿密封器,調偏距離從8mm增加到18mm。

2020年,該裝置在26口偏磨油井試驗1年,運行穩定、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盤根更換頻次從2天/次延長到30天/次,產生經濟效益24.9萬元。

“一套裝置一年節省成本近1萬元,采油十廠有2000多口采油井,即使保守預計有30%油井適用該裝置,整體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辛勝杰說:“今天,第一批量產型井口自適應對中密封裝置已經下線,將陸續安裝到喬河作業區的124口油井上,跨出了成果轉化的第一步。”
目前,該裝置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并在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總決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在俄羅斯“NEWTIME2020國際發明新技術展覽會”上獲得金獎。2020年12月27日上午,辛勝杰帶著這套“小工具”在采油十廠白409井場接收了央視新聞記者都昕竹的直播采訪。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