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記者張國偉 通訊員魯 娜琳 閆慶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陽春三月,隨著天氣回暖,永昌縣的田野間涌動著盎然生機,在清河地區,蔬菜栽種工作已然開始,一幅人勤業興、生機勃勃的春耕圖躍然眼前。
在水源鎮德源農業科技公司的智能化育苗大棚內,纖細的辣椒苗在苗盤內破土而出,智能化的噴淋架緩慢移動,將甘霖均勻地噴灑在育苗基質上,公司技術人員隨時關注棚內溫度濕度變化,時刻關注辣椒苗的生長情況。
距此5公里外的朱王堡鎮甘肅華宇現代農業示范園內,70多座覆著湖藍色塑料布的日光溫室內芹菜、娃娃菜、西藍花等蔬菜苗長勢喜人,嫩綠的苗芽舒展枝葉將大棚裝點的滿目青綠。

“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了以辣椒、娃娃菜、松花、西蘭花、甘藍為主的高原夏菜育苗面積是800余畝,已完成蔬菜種苗生產是3億多株。”永昌縣農技中心副主任董吉德告訴記者。
蔬菜苗培育是蔬菜種植的重要環節,永昌縣共有集約化育苗中心20余處,不僅能滿足本地蔬菜市場需求,還遠銷武威、張掖等地。
隨著蔬菜育苗工作的完成,鋼架大棚內的蔬菜栽種工作也已開始,在華宇公司的種植基地,工人們手持小鏟,將一盤盤娃娃菜苗逐個栽進松軟的土壤。
當前,全縣種植的以娃娃菜、松花為主的鋼架大棚蔬菜面積已達1000余畝。
除了鋼架大棚,小拱棚蔬菜種植前的準備工作也已開始。

朱王堡鎮梅北村的地頭上,20多名工人分散在田地間,正在用玻璃鋼材質的桿材搭建小拱棚,在她們身后,綿延的小拱棚骨架在陽光下泛著銀光。
“我今年流轉了梅北七社的270畝地,小麥前期種了103畝,現在種的是小拱棚娃娃菜,計劃是110畝。”昕昊源家庭農場的負責人馮杰天站在自家承包的田地上,望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期待著今年的娃娃菜能賣個好價錢。
“春提早小拱棚栽培技術主要在清河地區實施,它的特點是保溫、保濕、節水,通過這項技術的實施,能使蔬菜提前上市,增加收入。”永昌縣農技中心蔬菜站站長張永倩向記者解釋道。
近幾年,春提早小拱棚栽培技術在水源、朱王堡兩鄉鎮廣泛運用,該技術以竹條、玻璃鋼等為骨架,覆蓋保溫膜,既能解決多變氣溫對蔬菜生長的干擾,又能縮短生長周期,錯開蔬菜采收高峰期,使種植效益最大化。
從育苗基地到鋼架大棚再到田間地頭,永昌縣的蔬菜種植工作已全面開始。作為甘肅省重要的高原夏菜生產基地,永昌縣通過智能化育苗、鋼架大棚栽培、小拱棚技術革新等現代設施農業手段,讓這片古老的農耕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責任編輯: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