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記者 王志儉)12月13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隴南市“打造文旅康養勝地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隴南市副市長包焱,隴南市文廣旅局局長王英菊介紹隴南市“打造文旅康養勝地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隴南市副市長包焱介紹了隴南打造文旅康養勝地、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隴南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是甘肅唯一全境屬于長江流域的地區,氣候溫和,風景秀麗,資源富集,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資源、地形地貌、氣候特征、交通區位等5大優勢,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素有“隴上江南”的美稱。近年來,隴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文旅康養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進文旅、農旅、茶旅、研旅、體旅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文旅康養勝地,叫響“生態隴南康養勝地”品牌,全市文旅業進入歷史發展最快時期。今年1-11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412.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0.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7.9%和184.4%,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62%和53.4%。2023年截至10月文旅康養產業鏈產值達到61.6億元,全面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一、堅持規劃引領,高層次定位重點發展目標
在國家和省重磅政策利好文旅康養產業的加持下,我市圍繞著力構建“大景區+全域游”發展格局,推動形成“兩點、兩帶、兩域、兩環”的發展布局思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文旅融合發展,確保“一盤棋”規劃、“一體化”推進,充分發揮文旅規劃的引領作用,編制了隴南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康養旅游業發展規劃》等戰略性規劃,使全市文旅融合和康養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更加明晰。制定了隴南市《文旅康養產業鏈建設方案》《關于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專項方案,使全市文旅康養產業提檔升級的任務、措施更加具體。
二、堅持創新發展,高品質打造文旅康養品牌
我市加快文旅品牌的創建,目前全市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49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7家(數量位列全省第二)、3A級景區25家、2A級景區6家。近兩年,宕昌官鵝溝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縣西狹頌和文縣天池景區成功列入省文旅廳5A級景區創建名單;新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家、3A級旅游景區11家、2A級旅游景區4家。康縣、文縣、兩當縣入選“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創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家、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1家、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2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1家(已完成公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4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家、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11個。創建國家級民宿7家,其中甲級民宿2家、乙級民宿1家、丙級民宿4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三、堅持示范帶動,高密度建設文旅康養項目
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文旅發展轉型升級。今年截至11月,引進落實文旅項目33個,簽約資金達54.1億元,到位資金34.4億元。謀劃推進的總投資約1.5億元的《文縣白馬盛典》大型沉浸式演藝項目已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3億元的《宕昌縣官鵝盛典》已完成初步規劃。強力推進武都萬象大景區、康縣青龍山大景區、禮縣秦漢文化旅游產業帶、隴南嘉陵江峽谷群大景區、成縣西狹大景區、隴南南部山區鄉村振興茶旅融合康養休閑產業園、文縣白馬河文化旅游景區、兩當縣鄉村振興全域農旅康養示范縣等八大景區(園區)產業項目建設,目前部分子項目已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1.1億元。
四、堅持對接市場,高水平開展文旅宣傳推介
今年承辦省級大型文旅活動7項,配合舉辦2023美麗鄉村國際論壇分項活動等國際性、全國性活動3項。編制發布隴南經典山水生態游等十條文旅精品線路攻略,組織開展隴南旅游抖音短視頻大賽,制作發布“康養隴南”系列短視頻330條,推選聘用100名隴南文旅推薦官。今年9月成立甘川陜毗鄰地區文旅環線戰略聯盟并在隴南市召開首屆聯盟大會,開展“攜手甘川陜三日游三省”等主題宣傳,推出“五湖”“五鎮”“兩點、兩帶、兩域、兩環”等旅游精品線路,其中“甘肅·隴上江南·鄉村休閑度假游”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開發了全市4A級以上收費景區智慧VR云游平臺,并入駐美麗中國APP。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合作推出《最美自駕路》隴南專題,與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詩歌學會、中國詩歌網等國家級文學平臺合作,共同打造中國詩歌地圖直播(隴南),全方位、多角度地集中展示隴南文旅嶄新風貌和文旅資源。
五、堅持文化賦能,高頻次開展文旅惠民活動
堅持文化賦能文旅發展,在深入挖掘隴南歷史、民俗、紅色等文化資源,并將其文化元素植入旅游景區和景點、度假區和休閑街區的同時,積極舉辦非遺過大年、“知味游”隴南美食體驗、文創展覽、文化進萬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活動等各類文化活動800余場,舉辦隴上名家繪隴南采風寫生和書畫展覽等活動30余場。開展“一十百千”隴南宣傳作品有獎征集活動,共收到各類作品1000余件(首)。結合文化特色和民俗資源打造文旅新體驗,制定并實施文旅促消費“十大活動”,策劃推出文藝演出、非遺展覽、美食體驗、文創產品和特色旅游商品進景區等活動,為旅游發展注入文化的魅力,也進一步激發了文旅消費的潛力。
風勁揚帆正當時,躍馬揚鞭奮向前。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省市安排部署,持續加強品牌創建力度,進一步完善提升現有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創建一批A級景區、星級酒店、旅游民宿等旅游吸引物。不斷加快文旅項目建設進度,持續推進大景區和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為文旅康養產業提檔升級夯實基礎。積極開展對外宣傳推介,充分利用OTA平臺鞏固主要客源地,開拓新興市場,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隴南貢獻文旅力量。
記者問答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數據顯示,今年隴南市累計接待游客數量、旅游綜合收入都有亮眼表現。請問,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隴南文旅市場是如何實現快速復蘇的?與2019年相比,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隴南市文廣旅局局長王英菊:近兩年,針對疫情給文旅市場帶來的影響,我們在項目建設、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方面不斷創新,尋求突破,前面在包市長的通報中已經提到。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我們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根據上級決策部署,堅持供需兩端發力,豐富文旅產品供給,促進文旅消費加快恢復,推動文旅市場迅速復蘇。
一是抓融合,積極開展文旅惠民系列活動。我們緊抓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關鍵節點,開展“生態之旅約‘惠’隴南”文旅促消費十大活動,在隴南開展國際性、全國性和省級文旅活動十次,推出了隴南文旅“一票通”,舉辦了“生態隴南康養勝地”萬人抖音大賽、百名“隴南文旅推薦官”推介隴南、青島啤酒暨甘味品牌宣傳推介等系列活動。各縣(區)文體廣旅局也結合各自實際,積極謀劃開展活動,豐富文旅產品、服務供給,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潛力。尤其是在“五一”、“十一”小長假期間,推出了特色文旅節會,非遺、文藝演出進景區,書畫攝影展覽,音樂頌讀,博物館紀念館主題游等文旅融合促消費活動。
二是抓業態,不斷豐富文旅產品市場供給。與2019年相比,我們在拓展“旅游+”工業、農業、體育、健康等行業,加強業態創新、促進文旅消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創建金徽酒業和祥宇油橄欖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舉辦了康縣青龍山馬拉松比賽、兩當縣山地自行車邀請賽、“金徽杯”蜀道·青泥嶺山地挑戰賽等體育賽事。大力支持并鼓勵宕昌官鵝溝、武都萬象洞、西和晚霞湖等有條件的A級旅游景區開展夜游活動,指導武都古今里、徽縣伏鎮天河印象、康縣陽壩古街、兩當老南街等省級旅游休閑街區開發特色化、多樣化夜間消費產品,舉辦夜間文旅活動,激活夜間文旅消費。建成官鵝溝景區球幕影院、玻璃漂流,成縣陳院生態園景區冰雕館、科技館、歡樂谷,武都萬象洞景區VR體驗館,兩當荷花池和武都金馬池自駕車營地、宕昌縣野奢酒店帳篷營地等新業態產品。
三是抓宣傳,構建內外兩環大旅游經濟圈。今年我們按照構建“隴南大旅游經濟圈和毗鄰地區環隴南旅游圈”的思路,先后發起成立了甘川陜毗鄰地區(九寨溝-武都)文旅環線戰略聯盟,3省9市38個縣區的代表和嘉賓出席聯盟成立儀式等活動,簽署了《甘川陜毗鄰地區文旅環線戰略聯盟2023武都宣言》,舉辦文旅資源宣傳暨招商引資推介會,央視、新華網等30多家中央、省級媒體進行了報道。在相鄰的周邊市州,開展了“攜手川陜甘三日游三省”的主題宣傳推介,推出了漢中、廣元、綿陽市民憑本人身份證可享隴南市內景區門票半價優惠政策。鼓勵各大景區實施門票減免、淡季免費政策,推出隴南冬春季精品旅游線路產品。加大“一部手機游隴南”宣傳力度,提升游客體驗度。高質量舉辦官鵝溝“冰雪節”及文縣“白馬人民俗旅游節”等節會,擴大隴南文旅品牌影響力,積極促進文旅消費。
通過這些措施和活動的舉辦,今年隴南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1-11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412.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7.9%和184.4%。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62%和53.4%。
省廣電總臺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近年來隴南文旅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取得這樣的成效,具體做了哪些工作?今年以來在文旅招商引資方面又有哪些突破?
包焱:在推進文旅項目建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位謀劃,全力建設文旅康養重點項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旅康養產業鏈打造,將其作為我市“十大行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培育“文旅康養百億級產業”。武都萬象大景區和禮縣秦漢文化旅游產業帶等八大景區(園區)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023年啟動建設文旅康養項目61個,續建項目30個,新建項目14個,前期項目17個,總投資93.3億元,完成投資30.4億元。
二是引領帶動,著力培育文旅康養鏈主企業。在完成九縣(區)文旅康養鏈主企業組建的同時,鼓勵縣(區)進一步做強文旅康養鏈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培育了隴南嘉瑞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等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產業帶動性大的文旅投資開發中小微企業。以文旅康養產業為紐帶,著力扶持花映三泉景區、五福臨門民宿、棲遲民宿、銀杏夢谷民宿等一批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創新“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三是落實政策,助力文化旅游市場有效復蘇。執行國有A級旅游景區首道門票不低于5折的票價優惠,共減免門票350.5萬元,對全市33家旅行社暫退、緩交旅游服務質量質保金共637萬元。近三年來,給予隴南民航航線資金補貼共計3.8億元,兌現旅行社“引游客入隴南”旅游獎勵補貼134.4萬元。制定出臺《隴南市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市級每年安排發展引導資金2500萬元支持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和文旅品牌打造,截至目前,市級層面兌現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引導資金3357萬元。真正以“真金白銀”支持文旅康養產業的發展,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文旅產業無限的發展空間。
在文旅招商引資成效方面,隴南市主動出擊精準發力,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我們按照全市旅游發展大會和招商引資大會精神,遵循產業發展靠項目、項目建設靠投資、投資主體靠企業的理念,注重以項目為王、招商為機、落地為要、運營為重和構建產業支點、強化品牌亮點、培育市場賣點、做強旅游爆點的思路,結合隴南資源特點、建設重點,積極編制印發了《2023年隴南市招商引資提效行動工作方案》《隴南市2023年文化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冊》《隴南市文旅康養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冊》,謀劃儲備了126個文旅融合開發項目、67個文創產品開發項目。同時,實施招大引強行動,借助省內外舉辦的各類大型節會,開展文旅康養產業招商推介活動,組織招商隊伍赴省外開展招商宣傳,邀請多家企業來隴南考察洽談,促成各縣(區)洽談簽約了一批招商引資項目。2023年截至10月,引進落實文旅項目33個,簽約資金達54.1億元,目前到位資金34.4億元。
中新社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作為全省唯一的全境屬于長江流域地區,隴南有哪些獨特的文旅資源?在打造“文旅康養勝地”方面又具有哪些優勢?
王英菊:綠色生態和多元文化是隴南發展的最大增量和最強競爭力。境內獨特的氣候條件、優美的景觀風貌、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厚的風物特產,為打造文旅康養勝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和優勢。
在歷史文化資源方面:隴南是“人文始祖伏羲誕生地”“大秦帝國發祥地”“三國魏蜀之爭征戰地”,留下了秦西垂陵園、漢代《西狹頌》摩崖石刻、祁山三國武侯祠等歷史遺存,古代氐人羌人在這里發軔立國。西和乞巧節、文縣池哥晝、武都高山戲、兩當號子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隴南傳唱千年。同時,隴南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是一塊賡續紅色血脈的圣地,是“兩當兵變發生地”“紅軍長征轉折地”。隴南是紅軍長征途經地域最廣的地區之一,1935年9月,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途經哈達鋪鎮休整期間,第一次明確提出“到陜北去”,做出了把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兩當兵變”,打響了甘肅武裝革命的第一槍,革命火種自此播撒在隴南大地,形成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紅色文化資源。
在生態康養資源方面:隴南全境屬長江流域,有全省“獨一份”的亞熱帶氣候和青山綠水好生態,有“隴上江南”的美譽。隴南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天是避暑勝地,冬天的武都、文縣是嚴寒無法到達的溫暖之地,因而隴南白龍江河谷地帶盛產油橄欖,是中國的橄欖之城。境內平均海拔1000m,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45.27%,中南部森林覆蓋率高達80%以上,負氧離子達到3萬個/立方厘米,在康縣監測系統監測到負氧離子達到6.2萬個/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9%,居全省首位,地下水監測點位優良比例為100%,“天藍”“水清”“山綠”“土凈”已經成為隴南的標配。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30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是珍禽的樂園。隴南還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產地,米倉紅茋、宕昌當歸、文縣紋黨等中藥材均位居全國之冠,有“千年藥鄉”之稱。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氣候,豐富的物產和中藥材資源是隴南發展康養產業、打造生態康養勝地的資源優勢。
在內外旅游交通方面:隴南位于陜甘川的中心地帶,高速、鐵路、機場三位一體的交通運輸網絡已成規模,寶成鐵路、蘭渝鐵路、天隴鐵路穿境而過,316國道、212國道、十天高速、蘭海高速、成武高速、康略高速、武九高速縱橫貫通,隴南成州機場同各大中城市開通航線十余條,形成了南下川渝、東進陜西、北上蘭州、西連九寨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為甘肅向南開放的橋頭堡、西北和西南互通的重要交通樞紐聯結地,這也是隴南打造文旅康養勝地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
近年來,隴南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堅持把文旅康養作為引領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持續推動文旅康養產業提檔升級,全力打造“生態隴南康養勝地”,全市文化旅游業和文旅康養產業進入歷史發展最快時期,未來,隴南打造“文旅康養勝地”的戰略目標必將實現。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