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在肅北縣鹽池灣,隨著天氣漸漸轉暖,一群藏原羚在草場覓食。當地牧民說,隨著生態環境改善,現在鹽池灣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并且經常在草場覓食,也不怕人,而以往只能在很高的山頂上才能看見它們的蹤影。(資料圖)烏仁花攝
中新網蘭州10月31日電(朱蕊王麗君)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修復與保護,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持續得到改善。該保護區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玉斌介紹說,“如今,保護區野生動植物數量種群、分布范圍均大幅增加,天然分布的植物有419種,脊椎動物152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達38種。”
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總面積136萬公頃,不僅是珍禽異獸繁衍棲息的家園,也是珍稀植物種群的基因庫,更是敦煌、瓜州、玉門、肅北、阿克塞5縣市乃至河西地區水源的重要涵養地,同時這里也是礦產資源富集之地。

圖為春季的鹽池灣草原冰雪消融。(資料圖)烏仁花攝
“以前,鹽池灣盜采沙金人員很多,這不僅嚴重破壞草場,還污染水源。”張玉斌說,由于過去管理不規范、保護區巡護人力不足、監控設施不齊備,濫采亂挖現象時有發生,引發了河床抬高、草原退化、洪水肆虐等嚴重生態問題。
針對上述突出問題,肅北縣先后發布實施了《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私挖濫采礦產資源的公告》等政策,全面整治縣域內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依法打擊以探代采、偷采盜采、以包代管等違法行為。對轄區內涉及保護區的所有探礦權、采礦權及環評審批、林業審批、土地審批等全面排查摸底。
同時,肅北縣成立多個聯合執法檢查組,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大檢查,以“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為目標,全面整治違法行為。此外,還加大監控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日常巡護,對出入保護區的人員和車輛嚴格登記檢查,并建立保護區管理局、鄉鎮、村(社區)三級共管體系,以及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站、保護點、保護片四級資源管護網絡。
隨著近年來肅北縣持續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草原從喧囂到寧靜、從瘡痍到生機,充滿了新希望。
張玉斌介紹說,目前鹽池灣管理局自查列出的70個問題項目,已整改完成57個,還有13個正在整改。對在保護區盜采沙金的現象,鹽池灣管理局和青海省德令哈市建立聯合執法機制,解決了以前盜采人員在省界間游離躲避執法的難題,近年來未生發跨省盜采現象。
“目前,我們在3個卡口建立了視頻監控系統,并投資近200萬元,在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的2.98萬公頃區域,建立電子監控系統,架設云臺12個,建立中轉站對濕地中心范圍內的鳥類活動、人為活動等實時監控。”張玉斌說。
以前,鹽池灣草原上大部分農牧民都靠傳統粗放的畜牧業為生,雖然牛羊一年比一年多,但收入并沒有提高,反而草場植被退化破壞嚴重。2011年起,肅北縣開始實施第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行草原休牧禁牧和草畜平衡。

圖為2018年9月底的甘肅肅北縣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佟格勒格攝
“這個政策實施后,牧民們發現,自己的牛羊雖然減少了,但草原得到了休息,牛羊出欄周期縮短了很多,售價也比以前高了,再加上每年的補貼和獎勵資金,收入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加了。現在牧民們都主動去保護生態。”鹽池灣鄉烏蘭布勒格村村委會主任祁達力圖見證了這些年鹽池灣的生態環境的變化。
據了解,近5年來,肅北縣累計為2200多戶牧農民發放草原補獎資金3.18億元,落實草原禁牧面積480萬畝、草畜平衡面積3607萬畝,減畜4.7萬個羊單位,完成退牧還草590萬畝。2016年至2020年,肅北縣被國家列入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范圍。
“近些年來,政府實施的草原補獎政策和減畜、禁牧休牧政策,讓大伙都明白了,只有環境好了,發展才能長久,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在這片草原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鹽池灣鄉烏蘭布勒格村牧民紅旗,深刻地感受到生態和諧了,自家及鄉鄰們才能更好地發展。(完)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