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的砥礪奮進,40年成就輝煌,中國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地處黃土高原的隴東油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把改革開放描繪一幅遠景畫卷,“民生”必是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幾十年錢石油人三塊石頭支口鍋
40年來,從建廠初期的采二人天當被、地做炕、干打壘、菜干糧,披星戴月、人拉肩扛,跑步上隴東,在三塊石頭支口鍋、三頂帳篷搭個窩的艱苦條件下,開展驚天動地石油大會戰。到如今生產一線“星級公寓”、健身“大場館”、“水沖廁”、“網絡全覆蓋”等,無不顯現出改革開放給油田員工帶來的巨大變化。

幾十年前,石油工人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大卡車
“招工就來到采油二廠,在那個能‘吃飽穿暖’就是幸福的年代,現在的日子真的是想都想不到,如今都住的樓房,出門是小車,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能用當初艱苦奮斗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很驕傲!”當談起現如今的生活變化,已經退休的老師傅米佰慶激動的說。
從荒山里“狼不吃的采油工”,到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城市;從吃飽穿暖到追求時尚,從蝸居斗室到廣廈千萬間……米佰慶的驕傲,也是每一位石油人的驕傲。
民以食為天,如今,打開“舌尖尖上的采油二廠”微信公眾號,員工食堂菜譜上各種蔬菜、肉食、海鮮、水果應有盡有。
“過去,蘿卜、土豆、大白菜是餐桌上的主打菜肴,現在一年四季各種新鮮食品不僅挑著吃,還要保證綠色安全、營養搭配。”員工食堂,吃著特制的蕎面拌面,即將退休的老師傅***如數家珍。

幾十年前員工居住最好的彩板房
在確保讓員工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的同時,采油二廠更把關愛員工、服務員工、惠及員工也作為執政的根本、發展的歸宿,想方設法,多層次、多渠道改善員工生產生活條件,努力提升員工幸福指數,以民生改善助推振興發展。
特別是近幾年來,采油二廠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總思路,“先一線、后機關;先偏遠、后就近”和“優先彩板房、優先偏遠、優先一線”的建設原則,持續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下力氣改善一線干部員工生產、生活條件,努力提升員工幸福指數。
已有近30年工齡的一線員工王少賢說:“記得剛來采油隊時,住的是平房,一個房間4張高低床,輪休回家時,還得收拾起各自的被褥給接班的同事騰床鋪。山里缺水,洗澡更是奢侈愿望。現在一線小站都建成了辦公、食宿和休閑一體化的‘星級’公寓,電視、網絡、衛生間等設施應有盡有,生活質量提高了,工作起來更有動力了。”

現如今餐餐營養搭配
當談起變化,最感慨的還是幾位常年堅守在生產一線的小班師傅:“原來全是泥土路,上班一輛大卡車塞滿人,等顛倒井站暈頭暈腦的不說,一個個都被吹成了‘獅子王’,最難過的是遇到雨雪天氣,到了上下班時全靠走路,少則幾公里,多則數十公里,多少次走到井站后腳上全是血泡。現如今,上下班不僅有帶空調的通勤車,還都是柏油馬路,真正實現了輕快上班,平安回家。”

現如今一線不僅是標準間,還有夫妻房
以愛員工之心抓發展,以發展之實惠民生。在加快企業發展的基礎上,采油二廠把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放在關注員工需求上,堅持以“標準化、精細化、人本化、常態化”為抓手,全面推進惠民工程,著力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及歸屬感,提升采油二廠形象、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的優質工程、良心工程和振興工程。

現在員工上下班乘坐的都是帶空調的通勤車
走進員工公寓,24小時熱水供應,無線網全覆蓋,電視、空調、燒水壺,就連日常生活中的晾衣架、圈椅、小茶幾、花卉都配備齊全。
“安居才能樂業,只有將企業發展的成果惠及到員工,快速拉近‘發展’與員工‘幸福’距離,解決好員工后顧之憂,讓員工感受到了企業大家庭的溫暖,才能想企業的事,盡主人之力,為企業創造出更大更多的效益。”廠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副廠長李科華說。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40年的變化中,采油二廠幾代人在齊心演繹一段充滿希冀與汗水、艱辛與輝煌的難忘歲月,合力譜寫的一首頑強拼搏、銳意進取的時代壯歌基礎上,以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用改革創新保障民生,用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讓民生看的見、摸得著,讓員工、家屬的居住環境、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記者:王小強供稿:李忠斌郭紅英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