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今年將建121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
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隨時掌握
大西北網3月8日訊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我省今年將建成省級121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形成覆蓋全省縣級以上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
年內14個市州 逐步開展大氣污染源解析
《方案》明確,2017年我省將建成省級121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形成覆蓋全省縣級以上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2020年在重點區域建成4個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基本掌握環境空氣污染物的立體分布及時空變化趨勢。完善全省沙塵暴監測網絡建設,在白銀、慶陽、平涼、天水等地建設沙塵暴監測站。在14個市州逐步開展顆粒物手工監測和大氣污染物來源解析工作。建成重點城市機動車尾氣以及城區道路、建筑工地揚塵和工業企業原(輔)料堆場揚塵監測系統。2020年建成覆蓋全省縣級以上城市的區域聲環境、聲功能區、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網絡。對交通、功能區、機場等重點環境噪聲源逐步實施自動監測。加強典型噪聲源預測與評估。對城市軌道交通沿線、鐵路沿線等環境振動重點污染源開展監測試點。在蘭州市開展車載噪聲自動監測,試點繪制噪聲地圖。
各市州明年
可精確預報環境空氣質量
到2020年,我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將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資源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準確反映生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污染源排放狀況及預警潛在生態環境風險,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相適應。
建成覆蓋全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確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空氣、水體、土壤監測點位100%覆蓋全省縣區,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監測點位100%覆蓋全省縣區和重點鄉鎮,噪聲監測點位覆蓋所有地級市和重點縣區,輻射環境監測點位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全覆蓋。
我省將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建成省級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各市州2018年底前建成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子系統,基本具備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精確預報能力。逐步實施水體、土壤重污染與風險預警,實現主要水體水質變化趨勢預測和風險預警,初步掌握重點區域土壤污染變化趨勢和潛在風險。開展重點區域生態環境預警。實現重點監控企業污染物超標排放自動報警。
2020年建成
省級生態狀況遙感監測實驗室
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典型生態功能區生態狀況監測網絡。2017年,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典型生態功能區生態預警監測試點,建成以衛星遙感、地面生態定位監測為主,無人機和現場監測為輔的生態預警監測網絡。利用國內主流衛星遙感數據,綜合運用地學分析、地理空間信息技術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遙感綜合解譯技術,開展不同尺度的生態狀況監測與分析評估,對人類干擾、生態破壞等活動進行監測、評估與預警。
2020年,建成省級生態狀況遙感監測實驗室,在全省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重要濕地以及“四屏一廊”(河西祁連山內陸河生態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區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隴東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典型生態區建成地面生態定位監測站或定位觀測樣地,開展全天候生態監測,綜合評估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