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已成為時下較為流行的一個名詞,每年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是在三伏天的一個多月內,大約在每年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每年這個時候,“冬病夏治”都受到追捧。昨日,記者從甘肅省中醫院了解到一組數據:頭伏第一天,該院冬病夏治的門診量達到260余人次,接下來,平均每天的門診量有近200人次;而在7月28日這一天,門診量達到了300人次……由此可見,目前,又進入了“冬病夏治”的最好時節,來各大醫院貼“三伏貼”的病人又扎了堆兒。“冬病夏治”這一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已經有越來越來的人接受,并從中獲得益處。
三伏天氣熱患者忙“貼灸”
“以前,我的兒子經常感冒,幾乎整個冬季都是在感冒中度過的,也經常因感冒生病缺課。兩年前,我夏天把他帶來做“冬病夏治”治療,兩年來他的身體抵抗力增強了,很少感冒,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經常生病缺課了!”正在貼艾灸的李女士看著身邊約十一二歲的兒子對記者說,她每次帶兒子來貼艾灸,自己也要跟著一起貼,因此以前所患的過敏性鼻炎也很少復發了。李女士說,多虧了省中醫院開展的“冬病夏治”療法,為她和家人解決了健康問題。
近年來,“冬病夏治”成了我省各大醫院一項中醫“治未病”的重要內容。每年“三伏天”我省各大醫院都要如期開展“冬病夏治”,為各種疾病患者提供“簡便驗廉”的治療。這種療法多年來開展,已深受市民的追捧,每年都要新增不少病人。
“我患哮喘有16年多了,以前每到冬季就難受得很,各種治療辦法都嘗試過,就是不見效。2011年伏天,開始過來貼藥治療,沒想到我這個多年老頑疾卻好了起來。”今年53歲的陳大媽告訴記者,以前她患有哮喘病,每到寒冷季節,病情都要發作加重,咳痰不止,呼吸困難。從2011年開始到甘肅省中醫院來做“冬病夏治”治療,以后每年都準時貼“三伏貼”、三年堅持下來,身體的情況好多了,現在她的哮喘病很少犯了。
在治療室,剛剛貼完灸的楊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去年開始貼灸的,一年來,身體狀況較以前明顯好多了。
“三伏貼”貼走冬季病
盛夏伏天,酷暑難耐,但對于患有支氣管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咽炎、咳嗽、反復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秋冬季容易復發和加重疾病的病人而言,卻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時機。
7月18日是入伏的首日,也就在這天,“冬病夏治”拉開了大幕。7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省中醫院門診,看到這里聚集著許多正在貼或者等待貼“三伏貼”的病人。
據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王蘭娣介紹,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簡單說,三伏貼就是一種膏藥,在夏天特定的農歷日期貼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和關節炎等。
“今年到我們醫院貼‘三伏貼’的病人有兩百到三百人,比往年多一些。還有一些病人是專程從外地趕來的,因為省內的費用相比北京等大城市較低。”王蘭娣說。
據介紹,患有“冬病”的病人主要集中在呼吸科,這些病人一到冬天就非常“難過”,陳年舊疾讓他們深受折磨。“冬病夏治”分為內服和外貼,內治外治相結合療效更好。慢阻肺是常見的冬季病,經過“冬病夏治”療法可以使其發病次數明顯減少。
然而兩百到三百人的數量,遠遠不及患有冬季病的病人的數目。王蘭娣說,希望能有更多患有適應癥的病人接受這種治病的理念,減輕病痛的折磨。
老年人是“冬病夏治”主力軍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市民表示聽說過“冬病夏治”這個概念,而對于醫院是否開展這一診療項目卻并不知曉。也有人認為,“冬病夏治”是一種很高深的中醫理論,在現實中并不常見。
甘肅省中醫院針灸一科的副主任醫師安珂介紹說,冬病夏治是我國醫學中很重要的預防醫學思想,對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寒冷季節發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過夏季提前的預防和治療,將這些冬天好發,陽氣虛弱的疾病,在陽氣旺盛而未發病的夏季,通過中藥敷貼等方法進行治療和調理,以減輕在冬季發作時的癥狀和病情,從而促進其康復。效果最理想的是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還有也適用于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復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
張德元老人是安醫生的老病號,今年夏天已經是老人接受“冬病夏治”的第三年。安醫生介紹說,接受治療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一是因為老年人中體弱多病者更多,其次是因為年輕人更習慣于“得了病再治療”。其實,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增大,以及受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中青年人群才是亞健康狀態的最大受害者。
“冬病夏治”適應癥廣泛
“我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毛病,以前每年冬天都要發病,沒少吃藥打針。”76歲的黃進利在醫院預約了冬病夏治三伏貼,連續堅持了3年,現在發病次數越來越少,每年夏天的冬病夏治成了他的夏季養生“必修課”。近兩年很多中青年白領也加入了冬病夏治的隊伍。何小青是一名文職人員,常年在空調房里伏案工作,漸漸出現腰酸背痛、易疲勞等不適癥狀。她去年接受了冬病夏治感覺效果不錯,今年又提前預約。
據甘肅省中醫院針灸一科的副主任醫師安珂介紹,冬病夏治是指通過夏季提前的預防和治療,將哮喘、慢支、肺源性心臟病等寒冷季節發病加重的疾病,在陽氣旺盛而未發病的夏季,通過先進的方式進行提前治療和調理,從而達到提前治愈康復的目的。她說:“人和自然是相通的,這種穴位敷貼就是借助自然的力量,把人體內的陽氣調動起來,從而達到祛邪氣的作用。”安主任強調,這種穴位敷貼不是貼得時間越長越好,一般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最佳;早晨陽氣盛發,所以早上貼是最有效果的。一切中醫所指的虛寒性和風濕性等類型疾病,都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療,對慢性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最為有效。年輕人壓力大、超負荷工作,導致持續疲勞、肌肉關節痛、咽喉部疼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這些都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現。冬病夏治也能有效幫助這些“亞健康”族改善癥狀,提高免疫力。
“冬病夏治治未病”療效好
甘肅省中醫院針灸一科的副主任醫師安珂一邊給病人找穴位,一邊介紹說,三伏天灸是中醫時間醫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一年中陰陽消長的極點莫過于三伏,其分別是四時陽氣、陰氣最盛的時刻,故亦養陽、養陰的最佳時刻。三伏天人體陽氣旺盛,此時是使用溫陽藥物驅逐寒邪的最佳時期。在人體穴位上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可以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恢復正常。哮喘、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肺部疾患,和一些久病陽虛癥如五更泄、虛寒胃痛、腎虛腰痛,以及過敏性鼻炎、虛人感冒等由體虛、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一般寒冷季節發作較頻繁,癥狀明顯。此時,常以治標緩解癥狀為主,不便從體質進行治療。但到了夏天,這類疾病發作較少,或基本不發,正是根治的好時機。通過一些特殊的治療來補益人體元氣,增加抗病能力,以預防冬季來臨時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癥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
據介紹,之所以把三伏天作為“冬病夏治”的治療時間,是因為這個時期是全年最炎熱的時節,人體處于陽氣最為旺盛、氣血通暢、皮膚腠理松弛、毛孔張開的狀態。此時在體表用藥,正好可以通過自然界的力量來祛除體內的陳寒,是驅散內伏寒邪最好的時機,能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扶助正氣、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而且這個時候的病氣又是最弱的,比較容易控制甚至清除。
走出“冬病夏治”誤區
“雖然冬病夏治有很好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適合用此方法,現在很多人將冬病夏治的功效擴大化,認為什么病都可以治,這是很有問題的。”據安醫生介紹。
適合冬病夏治的疾病種類是有限制的,像陽氣不足、肺氣虛寒、疼痛等類型的疾病可采用冬病夏治的辦法。這些疾病大多是慢性的、由體內濕寒所引起的,可以利用夏季陽氣正旺之機,驅走體內陰氣、濕氣,達到治療效果。具體而言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關節炎、虛寒性胃痛、腰痛、肩周炎、頸椎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相反,不太適合治療的疾病有痔瘡、口臭、胃熱等內熱性的疾病。
安醫生還強調說,冬病夏治一定要找到它適合的病癥,不能盲目就醫。并且,針對不同體質的人要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老年人,本身陽氣比較虛,更加要注意避開高溫進行適當的鍛煉,不能過度疲勞。
敷貼治療應到正規醫院
現在一些保健機構、按摩院也開展敷貼,還有一些市民從網上購買三伏貼,自己在家敷貼,這樣是否安全有效?甘肅省中醫院針灸一科的副主任醫師安珂提醒,三伏貼是一種治療手段,和家庭日常保健是不一樣的。敷貼的藥方很有講究,而且不是專業醫護人員,也很難找準穴位。“有的市民有從眾心理,親戚或鄰居有人貼,就都跟著來貼,像團購似的,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敷貼。”安珂介紹,正在發燒的感冒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患有惡性腫瘤、肺結核等病患者,以及嚴重過敏體質者都不適合進行敷貼治療。
相關鏈接:哪些病最適合冬病夏治
呼吸系統疾病:體虛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肺氣腫,慢性鼻炎、咽炎、扁桃體炎等;
風濕性或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腰腿痛、頸椎病、肩周炎、四肢麻木等;
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脾胃虛寒性腹瀉、厭食等;
兒科疾病:小兒哮喘、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尿床等;
平日體質虛弱者:素體陽虛、婦女痛經、免疫功能低下者、亞健康人群;
冬季特有的疾病:凍瘡、四肢冰冷、畏寒等。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