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戀愛和婚姻是人一生重要的組成部分,男婚女嫁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婚戀觀凝聚于一個社會的文化結構之中,表現為個人對婚姻、戀愛的基本看法。我們看到,當下隨著《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等相親交友類電視節目收視率持續走高,女嘉賓們站在臺上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提問與回答引發的話題更是熱遍街頭巷尾。
如今,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正處于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時期,依然單身的大齡男女青年們有著怎樣的擇偶觀,如何看待結婚這個問題?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蘭州市各大街頭巷尾,發現隨著蘭州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視野的不斷開闊,這座城里面的大齡單身男女對婚戀看法正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并沒有因為歲數的偏大而降低對婚姻的要求,反之其擇偶標準“水漲船高”,日漸挑剔,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前衛概念和時尚元素紛紛“粉墨登場”。
物質婚戀觀大行其道
提起結婚這件人生大事,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對其另一半有著怎樣的要求呢?“一般來說,除了要求雙方觀念相近,門戶相當,都有工作之外,男方會要求女方長得漂亮,年輕的更好。而女方則要求男方有住房,有單位最好,沒單位經商的也可考慮。”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對于大齡單身女青年對另一半的要求必須在市區內有房,鄉下的房子不算,對物質方面看得比較重。因此,一些農村來到城市的打工者,條件就算弱了。
乍一看起來,這樣的征婚要求非常物質化———女的漂亮、男的有房,這是征婚交友者普遍提出的底線條件。好比在某外企上班的李女士。算算年紀,出生于1984年的李女士今年正好30歲,依然單身。當記者詢問李女士為何遲遲不結婚,李女士表示,這些年來一直想找個各方面比較優秀的男子,出了硬性條件有房、有車、穩定工作外,最好對方也要有長相,個頭也不能低于175,知名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更好,但是苦惱的是一直沒有遇到這樣一個理想的伴侶。每每有朋友勸我降低一下條件,只要人不錯,又有感覺,也是可以考慮考慮的。“其實,對人有感覺的話,條件則可以適當放寬。我也考慮過這樣一個人,但是接觸后,還是覺得不能很好的滿足我在物質方面的要求,雖然有房,但是工作總是不固定,給不了我安全感。而且,我現在30歲了,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造好了自己良好的物質基礎,再怎么說對方的條件不能比我差,如果達不到我的要求,還不如這樣一直單身下去。”
回想過往,在上世紀80年代初,年輕人談戀愛之前,“更看重對方的人品和性格。”而今,在繁重的生活壓力下,大齡單身男女青年一再因物質生活不達標而一再放棄婚姻,物質婚戀觀大行其道。
以事業為重的擇偶心理
“到了適婚年齡,家里總是催著結婚,自己事業未成,難以負擔結婚費用,婚后的家庭買房、生孩子壓力更大,想想讓人心煩。”在蘭州某電子公司上班的王先生如此定義自己對婚姻的看法。今年34歲的王先生講,20出頭時和兄弟們在一起,常常爭議先事業,還是先成家這一話題,一種說法是,先事業,沒有事業何來家庭,沒有事業不能保證生活質量;另一種說法是,先結婚,后事業,剛畢業的年輕人在單位也就打打雜,端茶倒水,此時結婚生孩子有時間有精力,等孩子大點了,正好不用操心有精力干事業。“事有湊巧,自己最初談的女朋友,也要求我先有事業,有了穩定的事業結婚才能有安全感。”王先生感嘆,奔著有穩定事業結婚才有安全感這句話,我就開始努力奮斗事業,但是好景不長,由于事業一直沒有起步,女朋友看不到所謂的安全感而提出分手。也就從那天開始,我就更加努力的去奮斗事業,就是想證明給所有人看,我可以的。“經歷一番艱苦打拼,如今34歲的我,有了自己成熟的公司,當上了公司里的一把手,買了房、買了車,但是反倒是我自己沒有了安全感。如今給我介紹對象的朋友很多,也見了一些姑娘,但是面對心儀的姑娘時,我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公司做的不夠大、不夠好,不能給人家對方所謂的安全感。同時,如果要是真的和對方結婚,勢必會占用自己一大部分時間,精力也會分散,對公司擴大規模會有影響,想想還是在奮斗幾年事業,再考慮結婚的事情。”王先生如此談到。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如今為了拼搏事業而暫時不談戀愛的大齡男青年固然多,大齡女青年也不在少數。從事服裝工作室的王穎是一位時尚、美麗、大方的女子,但是遺憾的是美麗的她一直沒有男朋友,但凡參加朋友聚會,她總是一個人形單影只。每每有愛操心的朋友給王穎介紹男朋友時,她都會委婉拒絕。王穎講,雖然今年自己31歲了,但在她看來,這正是自己打拼事情的最好歲數,好不容易在前幾年給自己建起了服裝工作室,到今年有了好口碑,要是現在結婚,勢必是要考慮生孩子,一旦生孩子服裝工作室的生意肯定是要放棄,想想自己多年為了服裝工作室付出的心血,就充滿了舍不得,想著再干幾年,還是先不要戀愛。
其實,每個人都愿意重視這一點,都希望自己的對象能成為棟梁之材,在工作、事業上出人頭地。他們把工作成績、事業進展看成人生最大的快樂。把對方有無事業心和拼搏精神,作為擇偶天平上一個重要砝碼,把愛情的幸福寄托于事業的奮斗之中。這種愛情由于事業的永恒性而得到永恒。
追求精神滿足的擇偶心理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除了物質生活的滿足外,更有越來越多的大齡男女青年更是需要精神上與另一半的密切,他們著重對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性格愛好等,追求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和感情融洽。
“只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滿足,哪怕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面欠佳,都無所謂。”這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愛情是高尚的,許多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都屬于這類愛情心理的追求。大齡女青年鐘女士,就是如此定義自己的愛情觀。年過30歲的鐘女士,有著固定男朋友,算算戀愛的時間,他們已共同走過了4年的光陰。“為何感情牢固的他們,遲遲不肯結婚呢?”對于這份感情,鐘女士表示,結婚與不結婚并不是界定她和男朋友感情好壞的標準,她與男朋友共同認為,主要兩個人感情好,有著共同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結婚僅僅是一種形式。雖然他們現在沒有結婚,但是早已開始了同居的生活,一起同居的日子也是很開心的。不結婚的好處是,對于這份感情可以很順其自然的發展,同居的日子里,兩個人又可以各不打攪,有著彼此的空間,做著自己的事情。如果結婚則不然,雙方家庭的磨合一定會對兩個人感情的穩定發展帶來這種、那樣的摩擦,感情也會因為婚姻的束縛而越發枯燥與陳舊。提及此,鐘女士表示,這種向往柏拉圖式的愛情觀,也不是說兩個人一輩子不會結婚,只是沒有把結婚當成一件必須的事情,或者是在現在這個歲數必須完成的一件事情,或許有一天,兩個人對奔波的生活感到疲憊時或者不想繼續過這種小滋小味的同居生活時,勢必會一起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目前,還是要好好享受一下這種不受拘束的愛情。
標準太多的擇偶心理
有的人選擇對象時,事先制訂一系列標準,條條框框很多,凡不符合其中一二點的,哪怕它方面都中意,都不在考慮范圍。具有這種擇偶心理的人,常常會使他們成為大齡青年。
在某婚介所的一位男會員便是如此。今年32歲的他“自身相貌身高等條件都挺不錯的,又是務員,未婚,家里條件也不錯”,可他偏偏要求對方必須小他5歲,身高163厘米以上,長相漂亮,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如果說這些條件還不算苛刻,他還有一項補充條件就是,對方除了具備以上這些條件外,還必須是天秤座。當婚介所好不容易按照這些要求為其尋找基本合適的單身女子時,需要提的是,這名女子除了身高差了3厘米外,其余條件全部符合,但是無奈的是無論婚介所的工作人員如何勸說他,開導他,他都始終不肯放寬自己提出的征婚要求,除了搖頭表示不同意外,就是不同意。
無獨有偶,記者在采訪中也同樣遇見這樣一位高標準、嚴要求的人物——常女士。說起交友條件,常女士對另一半的身高及身材有著很嚴格的標準。常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個頭180以上的男生,還必須是身材比例剛合適的男生,必須不能有小肚子,也不能留長發,不能抽煙、也不能喝酒……
在聽著這么多高標準、嚴要求的擇偶標準后,記者翻閱了各大相親網站,注意到如文中所提的婚介所的男會員及常女士一般這樣那樣要求的大齡男女青年還真不在少數。眾多交友的帖子上紛紛這樣要求:不夠170厘米的不要!超過190厘米的不要!不愛吃飯的不要!吃么么沒夠的不要!吃包子一頓超過五個的不要!花錢沒有數的不要!逛街不花錢的不要!買東西不講價的不要!講完價又不買的不要!出門就打出租車的不要!不認識出租車的不要!不能吃苦的不要!吃苦沒有夠的不要!沒談過戀愛的不要!不知道談過幾次戀愛的不要!”
采訪手記:
大齡青年婚戀應以情感為基礎
當代大齡未婚青年的婚戀心理與個體和社會的發展悉悉相關,社會的開放和進步促進了當代青年婚戀觀的發展和改變。他們有的信奉獨身主義、有的事業心強、有的更是條件出眾。
采訪中,我們看到,眾多大齡未婚男女青年,都有著好的事業基礎與物質基礎,只是他們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與工作上,顧不上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待他們學業期滿取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或工作上取得顯著成績后,開始考慮個人生活問題時,已經成為大齡青年,錯過了婚戀的最佳時光。和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新生活的追求,尋找自己的理想伴侶。
我們看到,如今大齡未婚男女青年其婚戀價值取向已從單一價值、單一模式向多元化轉變。這一變化一方面與青年人追求個性的特征契合,同時也能夠滿足人們對婚姻關系的不同理解和期望。但是,無論是怎樣的形式,都應以情感和兩情相悅為基礎。馬克思說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同時又充滿挑戰和困惑的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遲遲不婚者更多的還是要學會辨別是非,以一顆真誠的心來面對現在或以后的婚戀問題。(瀏覽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
(責任編輯:鑫報)
如今,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正處于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時期,依然單身的大齡男女青年們有著怎樣的擇偶觀,如何看待結婚這個問題?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蘭州市各大街頭巷尾,發現隨著蘭州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視野的不斷開闊,這座城里面的大齡單身男女對婚戀看法正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并沒有因為歲數的偏大而降低對婚姻的要求,反之其擇偶標準“水漲船高”,日漸挑剔,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前衛概念和時尚元素紛紛“粉墨登場”。
物質婚戀觀大行其道
提起結婚這件人生大事,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對其另一半有著怎樣的要求呢?“一般來說,除了要求雙方觀念相近,門戶相當,都有工作之外,男方會要求女方長得漂亮,年輕的更好。而女方則要求男方有住房,有單位最好,沒單位經商的也可考慮。”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對于大齡單身女青年對另一半的要求必須在市區內有房,鄉下的房子不算,對物質方面看得比較重。因此,一些農村來到城市的打工者,條件就算弱了。
乍一看起來,這樣的征婚要求非常物質化———女的漂亮、男的有房,這是征婚交友者普遍提出的底線條件。好比在某外企上班的李女士。算算年紀,出生于1984年的李女士今年正好30歲,依然單身。當記者詢問李女士為何遲遲不結婚,李女士表示,這些年來一直想找個各方面比較優秀的男子,出了硬性條件有房、有車、穩定工作外,最好對方也要有長相,個頭也不能低于175,知名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更好,但是苦惱的是一直沒有遇到這樣一個理想的伴侶。每每有朋友勸我降低一下條件,只要人不錯,又有感覺,也是可以考慮考慮的。“其實,對人有感覺的話,條件則可以適當放寬。我也考慮過這樣一個人,但是接觸后,還是覺得不能很好的滿足我在物質方面的要求,雖然有房,但是工作總是不固定,給不了我安全感。而且,我現在30歲了,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造好了自己良好的物質基礎,再怎么說對方的條件不能比我差,如果達不到我的要求,還不如這樣一直單身下去。”
回想過往,在上世紀80年代初,年輕人談戀愛之前,“更看重對方的人品和性格。”而今,在繁重的生活壓力下,大齡單身男女青年一再因物質生活不達標而一再放棄婚姻,物質婚戀觀大行其道。
以事業為重的擇偶心理
“到了適婚年齡,家里總是催著結婚,自己事業未成,難以負擔結婚費用,婚后的家庭買房、生孩子壓力更大,想想讓人心煩。”在蘭州某電子公司上班的王先生如此定義自己對婚姻的看法。今年34歲的王先生講,20出頭時和兄弟們在一起,常常爭議先事業,還是先成家這一話題,一種說法是,先事業,沒有事業何來家庭,沒有事業不能保證生活質量;另一種說法是,先結婚,后事業,剛畢業的年輕人在單位也就打打雜,端茶倒水,此時結婚生孩子有時間有精力,等孩子大點了,正好不用操心有精力干事業。“事有湊巧,自己最初談的女朋友,也要求我先有事業,有了穩定的事業結婚才能有安全感。”王先生感嘆,奔著有穩定事業結婚才有安全感這句話,我就開始努力奮斗事業,但是好景不長,由于事業一直沒有起步,女朋友看不到所謂的安全感而提出分手。也就從那天開始,我就更加努力的去奮斗事業,就是想證明給所有人看,我可以的。“經歷一番艱苦打拼,如今34歲的我,有了自己成熟的公司,當上了公司里的一把手,買了房、買了車,但是反倒是我自己沒有了安全感。如今給我介紹對象的朋友很多,也見了一些姑娘,但是面對心儀的姑娘時,我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公司做的不夠大、不夠好,不能給人家對方所謂的安全感。同時,如果要是真的和對方結婚,勢必會占用自己一大部分時間,精力也會分散,對公司擴大規模會有影響,想想還是在奮斗幾年事業,再考慮結婚的事情。”王先生如此談到。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如今為了拼搏事業而暫時不談戀愛的大齡男青年固然多,大齡女青年也不在少數。從事服裝工作室的王穎是一位時尚、美麗、大方的女子,但是遺憾的是美麗的她一直沒有男朋友,但凡參加朋友聚會,她總是一個人形單影只。每每有愛操心的朋友給王穎介紹男朋友時,她都會委婉拒絕。王穎講,雖然今年自己31歲了,但在她看來,這正是自己打拼事情的最好歲數,好不容易在前幾年給自己建起了服裝工作室,到今年有了好口碑,要是現在結婚,勢必是要考慮生孩子,一旦生孩子服裝工作室的生意肯定是要放棄,想想自己多年為了服裝工作室付出的心血,就充滿了舍不得,想著再干幾年,還是先不要戀愛。
其實,每個人都愿意重視這一點,都希望自己的對象能成為棟梁之材,在工作、事業上出人頭地。他們把工作成績、事業進展看成人生最大的快樂。把對方有無事業心和拼搏精神,作為擇偶天平上一個重要砝碼,把愛情的幸福寄托于事業的奮斗之中。這種愛情由于事業的永恒性而得到永恒。
追求精神滿足的擇偶心理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除了物質生活的滿足外,更有越來越多的大齡男女青年更是需要精神上與另一半的密切,他們著重對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性格愛好等,追求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和感情融洽。
“只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滿足,哪怕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面欠佳,都無所謂。”這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愛情是高尚的,許多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都屬于這類愛情心理的追求。大齡女青年鐘女士,就是如此定義自己的愛情觀。年過30歲的鐘女士,有著固定男朋友,算算戀愛的時間,他們已共同走過了4年的光陰。“為何感情牢固的他們,遲遲不肯結婚呢?”對于這份感情,鐘女士表示,結婚與不結婚并不是界定她和男朋友感情好壞的標準,她與男朋友共同認為,主要兩個人感情好,有著共同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結婚僅僅是一種形式。雖然他們現在沒有結婚,但是早已開始了同居的生活,一起同居的日子也是很開心的。不結婚的好處是,對于這份感情可以很順其自然的發展,同居的日子里,兩個人又可以各不打攪,有著彼此的空間,做著自己的事情。如果結婚則不然,雙方家庭的磨合一定會對兩個人感情的穩定發展帶來這種、那樣的摩擦,感情也會因為婚姻的束縛而越發枯燥與陳舊。提及此,鐘女士表示,這種向往柏拉圖式的愛情觀,也不是說兩個人一輩子不會結婚,只是沒有把結婚當成一件必須的事情,或者是在現在這個歲數必須完成的一件事情,或許有一天,兩個人對奔波的生活感到疲憊時或者不想繼續過這種小滋小味的同居生活時,勢必會一起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目前,還是要好好享受一下這種不受拘束的愛情。
標準太多的擇偶心理
有的人選擇對象時,事先制訂一系列標準,條條框框很多,凡不符合其中一二點的,哪怕它方面都中意,都不在考慮范圍。具有這種擇偶心理的人,常常會使他們成為大齡青年。
在某婚介所的一位男會員便是如此。今年32歲的他“自身相貌身高等條件都挺不錯的,又是務員,未婚,家里條件也不錯”,可他偏偏要求對方必須小他5歲,身高163厘米以上,長相漂亮,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如果說這些條件還不算苛刻,他還有一項補充條件就是,對方除了具備以上這些條件外,還必須是天秤座。當婚介所好不容易按照這些要求為其尋找基本合適的單身女子時,需要提的是,這名女子除了身高差了3厘米外,其余條件全部符合,但是無奈的是無論婚介所的工作人員如何勸說他,開導他,他都始終不肯放寬自己提出的征婚要求,除了搖頭表示不同意外,就是不同意。
無獨有偶,記者在采訪中也同樣遇見這樣一位高標準、嚴要求的人物——常女士。說起交友條件,常女士對另一半的身高及身材有著很嚴格的標準。常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個頭180以上的男生,還必須是身材比例剛合適的男生,必須不能有小肚子,也不能留長發,不能抽煙、也不能喝酒……
在聽著這么多高標準、嚴要求的擇偶標準后,記者翻閱了各大相親網站,注意到如文中所提的婚介所的男會員及常女士一般這樣那樣要求的大齡男女青年還真不在少數。眾多交友的帖子上紛紛這樣要求:不夠170厘米的不要!超過190厘米的不要!不愛吃飯的不要!吃么么沒夠的不要!吃包子一頓超過五個的不要!花錢沒有數的不要!逛街不花錢的不要!買東西不講價的不要!講完價又不買的不要!出門就打出租車的不要!不認識出租車的不要!不能吃苦的不要!吃苦沒有夠的不要!沒談過戀愛的不要!不知道談過幾次戀愛的不要!”
采訪手記:
大齡青年婚戀應以情感為基礎
當代大齡未婚青年的婚戀心理與個體和社會的發展悉悉相關,社會的開放和進步促進了當代青年婚戀觀的發展和改變。他們有的信奉獨身主義、有的事業心強、有的更是條件出眾。
采訪中,我們看到,眾多大齡未婚男女青年,都有著好的事業基礎與物質基礎,只是他們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與工作上,顧不上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待他們學業期滿取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或工作上取得顯著成績后,開始考慮個人生活問題時,已經成為大齡青年,錯過了婚戀的最佳時光。和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新生活的追求,尋找自己的理想伴侶。
我們看到,如今大齡未婚男女青年其婚戀價值取向已從單一價值、單一模式向多元化轉變。這一變化一方面與青年人追求個性的特征契合,同時也能夠滿足人們對婚姻關系的不同理解和期望。但是,無論是怎樣的形式,都應以情感和兩情相悅為基礎。馬克思說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同時又充滿挑戰和困惑的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遲遲不婚者更多的還是要學會辨別是非,以一顆真誠的心來面對現在或以后的婚戀問題。(瀏覽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