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7月17日電上半年,白銀區剔除沙塵天氣后PM10平均濃度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0%;PM2.5平均值40微克/立方米,全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38天……數據顯示,白銀城區空氣質量連續5年持續改善。

作為因礦興起的老工業基地,大氣污染曾是伴隨白銀區一路走來的“切膚之痛”。在老百姓的記憶中,很多老工業城市大抵相同,灰蒙蒙的天空是主色調,空氣中時不時彌漫著刺鼻異味……而這一切,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接力賽”,已漸漸淡化為白銀區過往的回憶了……
兩年來,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白銀區強化政治擔當,堅持高位推進,嚴格執法不手軟,狠抓監管不松懈,不折不扣將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反饋突出問題整改落到實處。

——建成環境監控中心、環境監測實驗室,配置流動環境檢測車。對重點涉污企業實行專人駐廠監察和巡查值守,嚴控企業無組織瞬時排放。開展水泥、火電、垃圾焚燒發電等8大行業專項整治,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
——集中整治“散亂污”企業,城區35家砂石料廠全部落實封閉濕法作業等抑塵措施,10家磚瓦企業完成脫硫除塵改造,眾多商砼企業完成除塵設備安裝,從源頭上壓減了粉塵污染!
——查封企業36家,責令停產整治企業15家,行政處罰環境違法行為85起,形成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建成煤炭一級市場和13家規范化二級配送網點,查處劣質煤350車次。完成20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提標改造并安裝在線監測設備20臺、淘汰并網4臺,督促拆除(含去功能化)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12臺、提標改造6臺,燃煤污染大幅降低!
——“土炕”改“電炕”7000戶,保障農村群眾溫暖過冬的同時,杜絕“炕煙圍城”!
——實行二手柴油貨車跨區域轉入排放檢驗和強制維護,查處黃牌大貨車違法行駛行為19540起,淘汰老舊車及黃標車23532輛,切斷排向天空的“黑尾巴”!
——完成餐飲油煙治理1490戶,查處餐飲業環境違法行為45起。取締露天燒烤攤點260余家,督促燒烤店鋪進店250家。依法查處秸稈、垃圾焚燒行為70余起。關停搬遷劉家梁屠宰場和四龍路屠宰點,治愈兩處“頑癥”。城市規劃區內養殖場關閉搬遷,全面“清場”!
——市政道路全面實行“機械清掃+人工保潔+多功能抑塵”作業模式,機械化清掃率提高到75%。區級領導帶班督查,嚴格監督施工單位落實“六個百分之百”,累計設置標準圍擋6萬平方米,車輛沖洗裝置75套,覆蓋裸露地面30萬平方米,多措并舉努力讓塵埃“落定”!
——修訂完善《白銀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冬防”期間重點涉污企業實行錯峰生產、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及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定期通報城區空氣質量……一項項措施一抓到底、抓實見效,不斷轉化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自覺、行動自覺!

數據振奮人心,戰役還在繼續。藍天保衛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然而,只要恒心不退,守得云開見月明,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預期目標必然會越來越近。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白銀區天空日漸澄澈明凈的軌跡,百姓全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家住東山路的原白銀公司退休職工馮先生感慨道:“退休以后,每天早上都到公園里,跑跑步、打打太極拳,空氣很新鮮,心情也好。十多年前的時候,隔三差五就是酸煙,我們住的這邊粉塵也厲害,環境太差了,出來鍛煉那叫“煉肺”。這些年能扭轉過來,確實了不起”。的確,隨著PM2.5等環境指標的逐年下降,同在這片天空下生活的人們,會獲得更多的“藍色幸福”!(來源:白銀區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