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報/大西北網訊 (記者 王志儉)9月18日上午, 甘肅省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蘭州文理學院院長鄭偉強就學校賦能文旅產業發展、服務技能甘肅建設的情況做了介紹,同時和該校教務處處長展惠英、文創鄉創學院院長、甘肅旅游智庫秘書長高亞芳一起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要利用獨特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優勢,統籌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完善旅游設施和基礎服務,放大文化旅游業綜合效應。”文旅產業是我省十大生態產業的首位產業和朝陽產業,是我省綠色崛起的產業力量。2016—2019年,我省共實施文旅項目1121個,總投資規模達1900多億元,接待游客11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500多億元。文旅產業年增長率在20%以上,未來仍將保持高位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態勢。目前,全省各類文旅從業人員8.7萬人,每年的人才需求增長在15%以上,需求總量在2萬人左右。到2025年末,人才需求總量將增至約15萬人,文旅產業人才缺口較大。
201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教育科技賦能文旅產業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著力推動蘭州文理學院面向文化旅游產業轉型發展”。文旅產業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要素多元、產品和業態豐富,產業收益率高,扶貧富民效應突出,已成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高校賦能文旅產業發展,舞臺更加廣闊。
服務我省文化大省、旅游強省建設,是蘭州文理學院的永恒追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文旅人才,是蘭州文理學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近年來,蘭州文理學院緊密與政企行會合作,聚焦文旅、傳媒、藝術的發展方向,始終以弘揚華夏文明、培養文化旅游人才為己任,“堅持四對接、培育四特色”的辦學之路,為我省文化大省、旅游強省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是對接區域文旅產業鏈,培育學科專業特色。蘭州文理學院緊盯區域文旅、傳媒、藝術產業發展,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以“文化+創意”“旅游+演藝”“旅游+金融”“旅游+設計”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為導向,重點建設文創藝術、旅游管理、新聞傳媒三大專業集群,所屬專業占學校本科專業的72%,直接聚焦賦能服務區域文旅、傳媒、藝術產業發展新業態。
二是對接文旅產業轉型提升需要,培育應用型文旅人才培養特色。蘭州文理學院落實甘肅省關于推動文旅產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支柱性產業的決策部署,為滿足對一專多能應用型文旅人才的需求,蘭州文理學院創新傳統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專業跨界融合,將時代新技術和傳統文藝人才培養深度融合,讓隴劇、蘭州鼓子、臨夏磚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后繼有人;依托數字媒體專業群,培養文化、藝術、計算機技術相互融合的3D影片制作、VR技術人才,研發VR旅游平臺,助力脫貧攻堅,成功孵化出以3D影片制作為主業的大乘影視公司;按照省政府要求,與省文旅集團密切合作,聯合38家成員單位,組建了甘肅文旅科教創新聯盟,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文創鄉創學院,大力培養文創鄉創應用型人才,激發文化旅游發展新活力,共同服務甘肅文化大省、旅游強省建設。
三是對接我省獨特文化資源優勢,培育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特色。蘭州文理學院以文化傳承創新和社會服務為己任,堅持弘揚敦煌文化,以敦煌舞人才培養為基礎,建成敦煌文獻資源中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敦煌研究院時的講話精神,學校成立敦煌文化研究中心,聘請敦煌學專家鄭炳林教授為中心主任,拓展敦煌文化藝術研究領域,提升敦煌文化傳承創新的水平。
積極開展非遺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成立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智庫,研發大地灣史前文明虛擬現實展示系統和智能感知舞臺編導混合現實系統,完成“敦煌舞人才培養”“西部自然植被與當代花鳥畫創作”等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編纂出版《甘肅旅游志》《民俗甘肅》《經典甘肅》《馬家窯文化》等系列音像、文學作品,原創隴劇《馬踏飛燕》和反映裕固族文化的合唱音詩《薩娜瑪珂》在高校和市州巡演,創拍的紀錄片《青磚上的乾坤》在央視海外頻道播出,文化傳承創新成果的產出率顯著提升。
承擔文化部“三區”文化人才培訓、秦隴劇研修、甘肅省舞臺藝術創作高級研修等培訓任務,依托省政府旅游智庫秘書處,在全省開展旅游培訓和旅游規劃服務,制定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評估標準,并組織完成121個村的兩次評估。依托文旅部非遺傳承人群研培基地,制定甘肅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第三方評估標準,并組織完成了兩次第三方評估。在甘肅廣播電臺設立“專家說非遺”節目,播出29期,累計聽眾超過1000萬人次,助推非遺社會化傳承。挖掘陜甘邊區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南梁精神進校園紅色基因代代傳”主題教育,制作南梁精神VR平臺,推動南梁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組建紅色文藝輕騎兵,承擔甘肅省“高雅文化藝術下基層、進鄉村、惠民生”演出任務。
四是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培育向西開放的辦學特色。蘭州文理學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甘肅最大的機遇在于‘一帶一路’”的指示精神,支援邊疆建設,與新疆各地州市合作,承擔新疆地區教師轉崗培訓,選派500余名學生到新疆支教,1000多名畢業生到新疆就業,為民族團結和邊疆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與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烏克蘭等國家的學校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多領域實質合作,率先在塔吉克斯坦開展文化教育交流,并與塔吉克斯坦國立音樂學院和文化藝術學院合作建設文化交流中心,為塔吉克斯坦教育科技部新聞人才培養制定國家標準。學校在向西開放辦學中,堅定了文化自信,促進了文化交流互鑒。
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對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全國全省教育大會、新時代本科教育工作會議、“高教40條”為蘭州文理學院設計了加強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施工圖”。2020年7月27日,教育部與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明確支持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打造“技能甘肅”,為蘭州文理學院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服務地方建設明確了新目標。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目標開啟新征程。蘭州文理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精神,搶抓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機遇,進一步強化服務文旅產業的使命擔當,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大力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應用型課程建設、實施一流專業、一流課程“雙萬計劃”,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扎根隴原大地,講好甘肅故事,努力書寫服務我省文化大省、旅游強省建設的“奮進之筆”。
9月20日,是蘭州文理學院建校70周年的校慶活動日。蘭州文理學院已經走過70個春秋,始終秉承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著名教育家辛安亭先生提出的“從當地實際出發辦出學校特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理念,積極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
記者問答
省廣電臺記者:請問蘭州文理學院在應用型文旅人才培養方面有什么創新做法?
蘭州文理學院教務處長展惠英教授回答:
蘭州文理學院緊盯區域文旅、傳媒、藝術產業鏈,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建成“文創藝術”“旅游管理”“新聞傳媒”三大專業集群,實現專業鏈和產業鏈的對接。并以五個“導向”為舉措培養應用型人才。
一是以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專業結構。建立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機制,實現專業設置與人才市場需求的對接。以學科為基礎,打通專業群內專業基礎教學平臺,實施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提升人才培養的靈活度,提升專業設置與人才市場需求的契合度。
二是以崗位要求為導向,優化培養方案。依據專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設置專業基礎課模塊和專業方向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立足崗位遷移,培訓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專業方向課模塊立足職業要求,培養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的契合度。
三是以綜合實訓為導向,提高職業能力。構建以專業綜合實訓為核心,以課程設計、學科競賽、畢業設計、創新創業為依托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采用“16+2”的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模式,對接職業環境、技術要求和工作流程,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和職業技能,縮短從畢業生到職業人的時間,提升就業崗位的專業符合度,提高就業質量。
四是以創新創業為導向,強化第二課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第二課堂的協同育人作用,構建多元開放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依托文創鄉創學院、雁苑微林眾創空間的示范引領作用,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培育學生的創業精神、訓練學生的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
五是以合作辦學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與181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實習實訓、就業基地合作協議。以校企共同制訂培養方案、開發課程資源、參與過程培養、評價教學質量等工作流程,采用“課程嵌入”“定向培養”“分段教學”“工作室模式”等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合作教育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東方領航合作,采用“3+1”共建旅游管理專業;與甘肅華悅信息系統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設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華悅班”;與蘭州大學實施“3+1”模式,與華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實施“2+2”模式,合作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香港商報:目前,蘭州文理學院是怎樣賦能文旅、服務鄉村振興的?取得了哪些成績?
蘭州文理學院文創鄉創學院院長、甘肅省旅游智庫秘書長高亞芳教授回答:
近年來,蘭州文理學院成立了文創鄉創學院和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兩個專業機構,通過鄉村旅游研究、培訓和項目咨詢,服務鄉村振興,取得的成績可以概括為“五個一”。
一是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理論成果。在甘肅日報開設專家建言鄉村旅游理論專欄,已發布2期10篇專家建議。參與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甘肅省鄉村旅游發展指數報告(2019)》全國首個省級鄉村旅游發展指數研究和發布。連續兩年發布《全省鄉村旅游評估報告》,《全省優秀鄉村旅游案例選編》均被省文旅廳采用。被教育廳授予全省鄉村旅游科技創新團隊。通過甘肅旅游智庫秘書處設于我校的條件,多項資政建議融入省政府相關文旅政策。
二是打造一個鄉村旅游傳播創新載體。與甘肅省廣電總臺都市調頻FM106.6頻道合作,打造了《專家帶你去旅游》訪談節目。每周五下午固定時段播出一個小時,2019年4月始至今,已播出61期節目,宣傳旅游示范村百個。每期聽眾由最初的200余萬人增加到了1000余萬人,成為講好甘肅旅游扶貧故事和傳播美麗鄉村旅游甘肅的好聲音載體。
三是打造一批鄉村旅游創新基地。目前我校簽約建立的鄉村旅游創新基地有白銀花村顧家善、永登越國農場、榆中高營村等8個。其中指導完成漳縣九居谷地質生態文化體驗村項目落地建成。獲批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學科普研學基地和首批中國十大地質文化村示范村。該村作為全國慶脫貧、慶豐收的代表作,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生活圈》除夕特別節目“美好中國·年味地圖”。浪街村工作站指導的“黃河驛浪街”精品民宿入選全國2020年鄉村旅游與民宿現場工作會考察點,受到文旅部部長胡和平、省長唐仁健和全國150多名與會代表的認可。永登縣牌路村被評為全省優秀鄉村旅游示范村。
四是完成一批鄉村旅游公益扶貧規劃和項目引資。主持完成定西后地灣村、天祝天堂村、夏河縣當應道村、古浪縣石門山村、平涼市麻武鄉等鄉村旅游公益扶貧規劃10余項,為5個貧困村爭取了建設旅游示范村的政策、資金支持。.邀請15名國內知名鄉村旅游專家和袁家村等著名鄉村旅游示范基地操盤手來甘進行講學,咨詢指導、問診把脈。幫助引進陜西馬嵬驛文旅公司落地建設臨洮狄道鄉韻、七里河蘭州老家等項目。
五是完成一批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學校在省文旅廳指導下,成立全國第一家鄉村旅游培訓講師團,近三年為全省貧困縣、貧困村提供各級各類培訓逾30000人次,開發教材5種,錄制視頻課程27門。
甘肅日報記者:下一步,蘭州文理學院將在服務技能甘肅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蘭州文理學院院長鄭偉強教授回答:
依據打造“技能甘肅”精神要求,蘭州文理學院將把賦能文旅作為服務技能甘肅建設的核心任務:
一是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培養技藝結合的文旅人才。持續發揮文創藝術(音樂表演、舞蹈表演、戲曲、繪畫、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戲劇舞臺美術設計、戲劇影視文學、文化產業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乘務藝術與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學)、新聞傳媒(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播音主持、數字出版、廣播電視工程、通訊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藝術)三大專業集群交叉融合優勢,培養適應“文化+創意”“旅游+演藝”“旅游+金融”“旅游+設計”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為甘肅文旅產業發展插上文化、藝術、技術和傳播的翅膀,為技能甘肅建設給力給勢。
二是加強“互聯網+”平臺和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實現全時空文旅人才培訓。依托甘肅省全域旅游協同中心、甘肅文旅科教創新聯盟、文創鄉創學院,組建文旅創新教學團隊,主動對接賦能文旅技能培訓項目,開發“互聯網+”教育平臺,建設網絡課程資源庫,實現全時空甘肅及西部文旅人才培訓,助力技能甘肅建設。
三是發揮非遺研培基地優勢,培養非遺技能型人才。依托文旅部非遺傳承人群研培基地,設立非遺傳承人工作站,挖掘保護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結合專業優勢,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的技能型人才。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