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遼寧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曾誕生1000多個新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擁有“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長子”的美譽。新中國成立70年來,遼沈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迎難而上,砥礪奮進,推動遼寧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

遼河油田開發建設近50年來,累計生產原油4.6億多噸、天然氣860多億方,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產基地。圖為紅海灘中輸油線。遼河油田供圖
一、高舉思想旗幟,引領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遼寧振興、牽掛遼寧發展、心系遼寧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遼寧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遼寧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集體研討、專題調研、個人自學、輔導報告、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當好示范,不斷推動學習貫徹由真學真懂上升為真信真用。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動黨員干部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篤信篤行學,學出堅定信仰、學出使命擔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深入開展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輪訓,精心組織全省五級理論宣傳體系集中宣講,開設專欄全面宣傳解讀,列出專題深化研究闡釋,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有力推動全省黨員干部筑牢思想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遼寧省委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理論之基、實踐之源,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補齊“四個短板”,推進“六項重點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全面落實各領域三年行動計劃,在重塑環境、重振雄風上邁出堅實步伐,全省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
二、強化擔當作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對標對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遼寧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通過了“1+8”系列文件,明確了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省委帶頭強化責任擔當,看準的事情盯住不放,定下的任務一抓到底,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和克難奮進、苦干實干的擔當,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首要任務,把增強創新能力作為根本途徑,把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工作重點,把綠色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把開發開放作為重要抓手,推動遼寧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著力點和切入點,以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為目標,落實新修訂的《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建立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工作體系,建立了一整套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框架,實施了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重要舉措,出臺了一攬子利企惠企務實措施,整治了一大批影響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實現了“投資不過山海關”到“遼寧再度受青睞”的巨大跨越。
我們堅持以改革創新引領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牢牢牽住深化改革的“牛鼻子”,聚焦薄弱環節,啃最難的“硬骨頭”,下大力氣補齊體制機制短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率先出臺了一二三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制定了發展工業八大門類產業的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注重和中央機構改革設置相匹配,突出遼寧實際和特色,積極推進黨政群機構改革。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全省1174個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組建為企業集團,27514個公益性事業單位優化整合為2366個,收回事業編制15萬名,徹底解決“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問題。出臺《關于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意見》,實施縣鄉“分灶吃飯”,有效激發鄉鎮發展經濟的動力和活力。出臺23條高含金量政策舉措,有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我們堅持不懈地構建多極發力、多點支撐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制定實施三年攻堅計劃,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更強、主導產業優勢更加明顯。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步伐加快,東北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東北人才中心和東北亞物流中心“四個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沈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27項任務全部完成。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獲國務院批復,我們按照“三年上臺階、五年大變樣、十年增長極”的發展目標,加快推進新區建設。我們選派了1.2萬名干部到鄉村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縣鄉發展的潛力和活力正逐步釋放。
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工作,落實和深化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監管、國家公園、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舉措,咬定目標、抓住重點、精準發力,大力實施藍天、碧水、青山、凈土、農村環保“五大工程”,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2018年,全省大氣優良天數296天,比上年增加19天,比例達到81%。遼寧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全省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
我們把深度參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作為全面開放的工作重點,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和產業對接,積極參與構建東北亞經濟圈,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拓展雙向投資領域,做優做精重大項目,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018年,我們召開全省對外開放會議,出臺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的意見,制定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創建中國—中東歐“16+1”經貿合作示范區。對外貿易穩步發展,葫蘆島泳裝等14個產業集群晉升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36家省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檔升級。全省招商引資簽約重大項目259個,資金總額8588億元。
我們堅持政府要過緊日子、老百姓要過好日子,推動財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解決了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難題。2018年,全省財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達74%,實現基本養老金14連漲,新增實名制就業40萬人以上,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7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9%。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貧困人口由2014年年底的126萬減到2018年年底的13.02萬,貧困發生率由5.4%下降到0.6%,今年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
三、加強黨的建設,保障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遼寧省委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把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持續凈化修復政治生態,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我們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采取有力舉措,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教育引導全省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們建立任務清單,強化督導督查,深入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全面抓好中央巡視、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中央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任務落實。我們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堅決消除薄熙來、王珉流毒和遼寧系統性拉票賄選問題惡劣影響。我們把選人用人作為凈化修復政治生態的突破口,認真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制定各類干部管理“4+10”規章制度,制定出臺關于公務員管理的6個辦法,加大青年干部培養力度,把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鮮明地立起來、亮起來。
我們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提振了干部的精氣神。我們制定出臺《關于激勵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讓廣大黨員干部有干勁、有奔頭。堅決向“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開刀,嚴厲查處了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黨員干部。我們制定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意見,構建起主體明晰、責任明確、有機銜接的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制定出臺《關于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辦法》,對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做到早警示、早糾正。堅持靶向治療、精確懲治,開展問題線索大起底,嚴查扶貧領域、涉黑涉惡等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得到鞏固發展。
70年砥礪奮進,70年滄桑巨變,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奮力開創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為國家重大戰略提供更加堅強的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擔當和貢獻。
《光明日報》(2019年08月20日06版)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