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2011年治國理政紀實
新華網北京1月3日電2011年--這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年:“十二五”時期開局,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10年開啟,走過90年奮斗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從新的起點再次出發。
一年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運籌帷幄,沉著應對,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作出一系列關系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決策,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為繼續實施“十二五”規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種眼光縱觀世界--劈波斬浪,領航中國奮勇前行
偉大的事業,總是在不斷應對挑戰中鑄就新的輝煌。
2011,伴隨新年鐘聲,中國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4000美元新臺階。
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此時的世界,迷霧重重,危機不斷。
西方發達經濟體面臨著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經濟困局。全球經濟增長疲弱,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增多,貿易摩擦加劇。新興經濟體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和通脹加劇的雙重壓力。全球經濟復蘇前景撲朔迷離,悲觀情緒持續蔓延--世界經濟處在低迷困頓、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國際政治格局深刻變化;西亞北非出現劇烈的政治和社會動蕩,一些國家政局多變;地區沖突此起彼伏;氣候變化、核不擴散、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人類和平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形勢逼人,知難而進。
審視中國,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復雜形勢,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
更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充滿迷霧、激流、險灘,考驗著領航中國巨輪的決策者。
找準方位,才能把握航向;沉著清醒,方能堅定前行。
“盡管存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但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1年元旦,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發表講話,對形勢作出清醒而富有前瞻性的判斷。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全國要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堅定必勝信心,牢牢把握機遇,創造性開展工作,為‘十二五’時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冷靜觀察形勢,深入調查研究,反復比較分析--
從重旱災區到欠發達地區,從東海之濱到茫茫戈壁,從企業、村莊到社區、學校……一年里,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上百次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就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區、發展文化事業、加強黨的建設等課題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拜人民為師,就能汲取到永不枯竭的智慧;與人民同在,就能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
廣泛聽取廣大干部群眾意見和建議,充分聽取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專家學者意見……一年里,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召開各種專題會議,中央政治局成員舉行6次集體學習,廣開言路,博采眾議,權衡利弊,制定對策。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務院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圍繞保障房建設、教育等進行專題詢問,開展相關執法檢查,以富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中央決策部署的落實。